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中國發展海洋養殖獨具優勢
中國擁有約3.2萬公里的綿長的海岸線和30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海域,適宜發展海洋養殖業。同時,我國的海產品消費水平較低,長期發展趨勢良好。供給和需求的契合給了國內的海洋養殖產業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
中國水產品消費空間巨大
中國城鎮居民水產品消費量增長從1990年開始快速上升,2000-2003年人均消費量的復合增長率為4.84%,超過總體漁業產量3.33%的增長速度。和韓國、日本相比,我們的人均消費量還有很大差距。即使是沿海生活水平較高的廣東省,目前人均水產品消費量也僅達到30公斤。
海水養殖產業更具投資價值
中國的海域面積居世界第四。鄰接中國大陸的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跨越熱帶、亞熱帶和溫帶三大氣候帶,蘊藏著豐富的漁業資源。水深在200米以內適宜于漁業生產的大陸架面積為227萬平方千米,沿海灘涂寬廣,適宜于養殖的面積有133.33萬公頃,為海洋漁業和海水養殖業的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由于過度捕撈對海洋資源的破壞,全世界開始向水產養殖方向發展。中國政府在1985年就確定了“以養為主”的指導方針,并在90年代就實現了養殖超過捕撈的佳績,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的國家。2005年,國內養殖水產品的產量占總體產量的66.7%。
國家政策的支持推動了水產養殖業的大力發展。而產出率的綜合優勢決定了海洋養殖業的快速發展。21世紀以來,海洋養殖產量的復合增長率為6.2%,而淡水養殖為5.7%。我們預計海洋養殖的增速會繼續超過淡水,并保持在7%左右的發展速度。
勞動力成本具有優勢
養殖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力成本在開放式養殖中的比重較大。以澳大利亞的Western Australian Abalone公司為例,勞動力成本是養殖成本中最大的構成部分。
當養殖規模上升四倍到200噸時,Western Australia Abalone的人工成本占比可能降到29%,這和獐子島目前的成本比例接近。
如果我們將獐子島的單位人工成本和澳大利亞公司進行對比,將會發現中國養殖公司的人工成本具有絕對優勢。
從以上三點的分析來看,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我國發展海洋養殖業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海洋養殖業比海洋捕撈和淡水養殖更有經濟價值。
我國發展海洋養殖和海外相比還具有明顯的人工成本優勢,這對于發展海產品加工業并擴大國際市場份額有很大幫助。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