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據中評社報道,大陸國臺辦常務副主任、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13日傍晚在臺南學甲的虱目魚養殖池畔與契作漁民座談表示,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目前的一百戶契作戶繼續養殖,另一方面要積極籌設在地的綜合加工廠,要把路走得更穩、更寬、更久。
大陸首度對臺契作養殖虱目魚,在臺南學甲試行一年,交出1800噸的虱目魚,鄭立中13日傍晚率國臺辦官員,偕同臺商總會長張漢文等,再度前往學甲與契作魚民座談,百戶契作漁民幾乎全員出席,為新的一年合作構想,雙方面對面交換意見。
鄭立中表示,前年來學甲訂了契約后,很想了解后來是什么效果?現在看來,效果在總體上是好的,既然走了一年,也有了經驗,就要繼續再往前,而且愈早愈好,大家也建議要擴大,這是我們的方向。
鄭立中提到,契作養殖的規模如果大了之后,銷量與運輸量就很大,后端綜合加工也要跟上。現在,除了臺商之外,大陸有好幾個集團也在商量,綜合加工的公司如何設立?工廠怎么做?只要今年把工廠做起來,把綜合加工業做起來,契作的規模就可以擴大,戶數就可以擴大。
他強調,目前是“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目前的一百戶繼續,漁民們專心把魚養好,大陸這邊盡量把加工廠趕上來。生產與加工對接起來,明年擴大了,加工廠就跟上去,路就越走越寬了,否則的話,若一味增加數量,路是走不下去的。
鄭立中提到,有加工廠,可以將盛產的虱目魚加工為魚松,如此一來,不但運輸更方便,上架的時間也更長了。活魚運過去大陸,冰凍一年、兩年,魚就不行了,如果是魚松就可以放得久,還可以運往東北、運到西北,新疆、內蒙、黑龍江都可以銷,這樣,學甲鄉親提供量大,也就不要緊了。
針對綜合加工,鄭立中舉例,虱目魚肚片,可以下清燙、火鍋理料,骨頭可以制成骨粉,鱗片可以制膠原蛋白,肉可以制成魚丸、魚松,這樣綜合加工后,效益就好了,把加工廠辦到臺南,這樣有助于地方就業,還可以保質、保量,把產品運到大陸,讓大陸消費者分享到學甲的勞動成果。
鄭立中說,今年契約的路子還要走慢一點,等綜合加工廠上來時,就把規模擴大,這些都在運作中,他當場也特別感謝學甲食品公司董事長王文宗、前鎮長暨現任市議員張財旺與上海水產集團促成,在過程中做了很多事,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一年走來,鄉親們的辛苦沒有白費,也體認到鄉親們對契作是擁護的。
鄭立中指出,兩岸經貿合作交流合作中,特別是虱目魚,鄉親們想辦法把虱目魚養好,品質保證,做好保質保量,臺商方面會有一個調研小組,研擬可長可久之道。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