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山東濟寧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市人大代表、濟寧市漁業局局長亓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暢談推進全市生態漁業建設藍圖。
“2013年以前,我們將在大規模規范改造南四湖及周邊宜漁水域養殖設施的基礎上,高標準建設5萬畝網箱、網圍生態養殖區和20萬畝生態池塘,徹底改變傳統‘一家一戶’粗放型養殖方式,以生態手段提升水產品質量。”亓彬首先談到了建設生態漁業的思路。
濟寧是我國北方重要的淡水水產品生產基地,現有漁業養殖總面積81.86萬畝,2011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37.25萬噸,水產品產值46.65億元。近年來,濟寧市深入推進淡水漁業強市戰略,積極轉變漁業發展方式,推進生態漁業建設,累計建成國家級健康養殖示范區13處,省級示范區17處,省級原良種繁育場3處,300畝以上規模化養殖基地100處。
在談到推進生態漁業建設的具體構想時,亓彬說:“今后湖區內的漁業養殖,將以濾食性魚類和高品質蝦、蟹為主,建立低密度、好品種、優結構的生態化漁業養殖區,充分發揮濾食性魚類對水體的過濾作用,凈化水質的同時也達到為魚體增質的效果。通過這種生態養殖模式,每年將可以生產出8萬噸極優品質的水產品,滿足市場對高端淡水水產品的需求。”
此外,濟寧作為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除在南四湖等主要湖、庫區開展生態漁業建設外,還將有針對性地對各采煤塌陷水域進行“漁業生態復墾”。“多年的實踐證明,發展漁業,讓農民變漁民,是對采煤塌陷水域的最佳治理途徑。”亓彬說,濟寧市漁業部門將積極爭取整合各級用于采煤塌陷補償、土地復墾等方面的資金,充分發揮漁業“生態復墾”的優勢,逐步對采煤塌陷水域進行生態漁業開發,幾年內必大見成效。
亓彬表示,今后,全市漁業將以建設淡水漁業強市為總基調,充分利用南四湖及周邊宜漁水域,積極推廣生態漁業技術,廣泛推行生態漁業養殖模式,以生態化、工業化理念經營漁業,加大漁業招商引資力度,建設現代漁業園區,引導廣大漁民群眾走合作社和“企業+漁戶”的生產經營路子,進一步優化養殖結構,促進漁業養殖水域水質改善,提高水產品質量。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