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核心提示:1月15日,廣西龍江河拉浪水電站出現少量死魚現象,經查,龍江河宜州拉浪水電站前200米水質鎘含量超標80倍。龍江河在柳州境內匯合成柳江,直接影響到柳州的飲用水安全。截至本刊記者發稿為止,鎘污染量及事故原因尚未公布,有色金屬之鄉河池市面臨著尷尬。 被污染的龍江河 “哪里還有死魚!網上都是亂寫!”一位自稱是廣西環保廳廳長的人氣勢洶洶地對我們說。地點是德勝鎮光下屯,河池市為數不多的直接受龍江河鎘污染影響的村莊之一。25歲的村民蘭威在一旁小聲嘟囔了一句:“我們家還有魚死了。”“廳長”指揮手下人:“跟著去他家看看。” 光下屯在拉浪水電站上游800多米處,蘭威家的魚塘在水電站上游約2公里。最終“廳長”的手下扛著相機和攝像機在村邊對著澄清的河面拍了拍,離開了。“那些漂到岸邊上的都是死了好幾天的。”蘭威劃著船帶我們去看,“還沉在河底的是新死的,沒浮上來。” 2006年初,蘭威家承包了龍江河上的一片魚塘。拉浪水電站上游的水域形成了幾處岔道,河水在這里轉一個彎,水流較緩,不需要網箱就能養魚,于是全部承包給了附近的村民搞養殖。蘭威家的魚塘有260畝,是附近最大的一塊,“河面寬、固沙多、洪水沖不到圍欄”,承包費一年也不過2萬元。蘭威負責在家照料魚塘,其父蘭新軍在德勝鎮上與人合伙開工廠做化肥加工。“每月給兒子2000元工資,他即便在外打工也就掙這么多,不如留在家里。每年魚苗費6萬元,再加上承包費和電費,10萬塊錢成本就下來了。”蘭家養魚不需要投魚食,只需要在水底裝上燈泡,晚上用燈光吸引魚兒吃周圍富集的浮游生物即可。雖然魚的長勢比投料養殖要慢些,但節省人工和原料成本,每月電費不過四五百元就可搞定。蘭新軍告訴我們:“這幾年每年的利潤至少有40萬元。” 蘭新軍平時都住在鎮上的廠子里,1月16日回家時,蘭威告訴他魚塘里不知道為啥死了好多魚。蘭新軍說:“一般死魚四五天才能浮上來,說明這些魚12日就死了。死的大多是大眼魚,把死魚撈上來處理很麻煩,污染太大,我索性找了一些編織袋,裝進去沉到水底算了。”這時他并未在意,1月20日在電視上看到新聞,才知道龍江河水被污染了,23日政府派人來村里進行調查。 當地水產部門要走了蘭家往年的養魚數據作為計算賠償數額的標準。蘭新軍說,他每年放的魚苗里,最多的是大頭魚,3萬條;其次是鰱魚,1萬條;兩種魚的成活率大約為80%。這兩年魚的收購價普遍偏高,大頭魚每公斤11元,鰱魚6元。底層魚成活率在60%左右,往年草魚大約能捕4000斤、鯉魚2000斤、鱗魚4000斤。其中利潤最高的是青魚和丁桂魚。青魚魚苗每條4元,每年成活約600條,產量3000斤左右,每公斤30元。丁桂魚養殖的數量少,每年收獲五六百斤,但每公斤價格為70元左右。這次死得最多的是草魚和丁桂魚。 “不捕魚看不出水好壞。”蘭新軍說他從1988年就開始在龍江河上捕魚,上世紀90年代,東江縣開了一家氮肥廠,“每年冬天都有魚死,尤其是大眼魚和丁桂魚,水一旦受污染就會先死”。2000年氮肥廠關停后,已經很久沒有出現死魚的現象了。在蘭新軍看來,龍江河的水質近幾年在不斷好轉,“東江縣建了一個污水處理廠,水質好了一些”。 唯有德勝鎮的光下屯和拉仁屯直接飲用龍江河的河水,其他村落或者實現了集中供水,或者挖深井使用地下水。光下屯沿著河岸20米挖了深井,用水泵抽取龍江河河水使用,鎘污染事故發生后,村民改為飲用鎮上每天配送的純凈水,與龍江河的聯系僅僅是婦女們偶爾蹲在河邊的竹排上搓洗衣服。龍江河在東北方向圍攏著光下屯,與之相比,水中遠近散布的大小坡嶺才與村民關系最為密切。大多數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種甘蔗和養蠶,此時正是收割甘蔗的時節,村民互相幫助,用大卡車把各家甘蔗運輸到糖廠出售。平均每家種甘蔗的土地都在六七畝左右,旱地每畝能產4噸,水田能產5噸,糖廠按照每噸500元的價格收購甘蔗,如果今年糖價增長,村民過后還可享受價格補貼。各家分的責任田差不多都是一畝水田,一畝半旱地,其余的土地都是在附近水域的坡嶺上開荒而得。刨去成本,每戶每年種甘蔗的收入不過幾千元,養蠶相對利潤更高,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有6批次蠶蛹可供出售,根據市場供應量,蠶蛹售價每斤15~25元不等,如果蠶不得病,每家每批至少能產200斤蠶蛹,但糟糕的是蠶病時常會在各家傳染,6批中常常有2批是血本無歸的。 下游柳州的應急 糯米灘水電站是柳州消解鎘污染的第一道關口,也是最重要的一環。“1月18日接到了河池的通知,真正開始實施是24日,污染團是這時候才流下來的。”柳州市柳城縣副縣長湯振國告訴我們。我們到達糯米灘水電站這天是2月2日,電站旁幾十米處的高地上臨時改造出一個蓄水池,圍著口罩、戴著眼鏡、身著防化服的武警官兵用刀劃拉開水泥袋子,將其中橘黃色的粉末傾倒進水池,水池邊有塊小黑板寫著:“速度:2.7袋/分。”“投放的速度波動起伏,這個速度算是比較快的,但并不持久,上級水利部門會根據實時的水文情況調整投放速度,總體上來說,污染的濃度在不斷降低。”湯振國說。 糯米灘水電站是龍江河柳州境內最大的水電站,水電站下游,龍江河與源自貴州的融江匯合成柳江——柳州市自來水廠的水源地。與河池相比,被鎘污染的龍江河水更直接地威脅著這座城市的飲水安全。 市民最初幾日的恐慌早已過去,柳州市公布的三道防線安撫了社會的緊張情緒。龍江河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專家組組長許振成告訴我們:“我們主要采取了三項措施,一是在龍江重污染段采取投藥絮凝沉淀;二是鎘污染團進入柳江之后鎘濃度已較低,采取調清水稀釋的方法降低鎘濃度;三是在柳州市區的自來水廠準備應急預案,在取水口出現鎘濃度超標時進行降低鎘含量處理。” 糯米灘水電站采取的措施是對鎘進行絮凝沉淀。大壩的上游投放燒堿,使河水達到pH值8.0的堿性環境。上游的河水通過管道輸送到高地上的蓄水池中,武警戰士投入混凝劑聚合氯化鋁,另一條管道將蓄水池中處理過的水引到大壩的下游,排進即將匯入柳江的龍江河里,此時鎘離子將以碳酸鎘、氫氧化鎘細小顆粒沉淀,而聚合氯化鋁則能把這些細小顆粒混凝在一起,形成不溶于水的大顆粒沉淀。龍江、融江、柳江三江匯合的地點在柳城縣的鳳山鎮,這里布置了第二道防線——軟體導流壩。參與處置廣西龍江河鎘污染事故的專家、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張曉健告訴我們:“龍江和融江兩條江都通過上游水電站控制水流量,清潔水和污染水的比例是3比1,融江本身有5億多立方米庫容的水量,據此計算出兩條河合適的流量。在三江交匯處,龍江的水流量為80立方米每秒,融江的水流量是230立方米每秒。”為柳州市供給水源的是城西自來水廠,張曉健說:“目前自來水廠投放的酸和堿都是食品級的,該處理工藝已經在2005年12月廣東省北江鎘污染事件中被成功運用,當時北江的鎘濃度超標六七倍,而當地自來水廠的條件與柳州相比差多了。” 未解的鎘疑問 鎘污染事件發生后,媒體紛紛報道,泄漏入龍江河的鎘含量為20噸。由于遲遲沒有召開新聞發布會,河池市并不承認這種說法。20噸鎘意味著什么?河池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韋繼武給我們一組數字:“1噸錫礦石中,鎘的平均含量為1000克左右。錫礦石中的鎘含量已經是礦石中相對較高的。河池市最大的有色金屬大廠礦區里,以錫礦石為主的105號礦脈為例,鎘的含量估計在0.1%左右,就鎘而言,工業品位要達到至少0.2%才可作為鎘礦石開采。” “這次泄漏的鎘含量到目前為止只是粗略的估算,在每個監測站取水樣測密度的計算方法并不準確。”韋繼武說。截至發稿為止,調查組沒有給出污染量的判斷,而另一方面,他們將排污嫌疑鎖定在兩家企業身上。 其中一家是金城江鴻泉立德粉材料廠。這家企業在2001年成立時,原本是一家造紙廠的分廠,2006年重新申報為立德粉廠,生產裝修用的立德粉。污染事件發生后,調查組發現該企業實際上不生產立德粉,而是購買其他企業冶煉鋅之后的礦渣進行再冶煉。“實際上它是一家再冶煉廠,也可以叫綜合回收廠。它主要是提取礦渣中的銦,銦的價格很高,每噸至少400萬元人民幣,最高可達1000萬元人民幣。”韋繼武說他參與了對這家企業的排查,這家位于龍江河岸邊65米處的小廠,占地不過山邊的8畝土地。“乍一看它的排污系統很像回事。一個四周閉合的矩形溝槽,里面插著很多水管,看起來是一套閉合的循環系統。監管人員最初都以為是通過水管排污的,看不出有什么其他破綻。調查組圍著排水溝槽看了半天,看來看去覺得溝槽一邊用混凝土覆蓋的一塊方形區域很可疑,最終破開一看,混凝土下面竟然連著一個溶洞,溶洞深度差不多有10米,冶煉的廢液其實是從這里通過溶洞直接排到65米外的龍江河里的。”韋繼武說,最初地質專家判斷排污的通道在另一個較小的溶洞,“但那個溶洞里有一些紙屑垃圾,比較干,不像排污的地方”。之后才最終發現了這個肇事的溶洞。這家企業的老板已經聞風而逃。 另一家涉嫌肇事的企業是廣西金河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孟凡似乎很有信心洗清嫌疑,他告訴我們,問題出在廠區內渣場堆放的5萬多噸礦渣。“政府來檢查時說我們沒有做必要的防滲漏措施,有可能造成鎘向下滲漏,但這堆礦渣里鎘含量不過100多公斤。”1991年,該企業的前身廣西人民機械廠,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員勘察隊為其完成了一份“技改工程渣場工程地質勘察報告”,這份報告中認定,渣場及其附近無暗河通過,庫區覆蓋著相對隔水的淤泥質粉質黏土和極弱透水的粉質黏土層,庫區不存在滲漏通道。“渣場當時是符合標準的,沒有污染能滲透到地下河。我們承認按照現在的環評標準來說,廠里的很多指標都不達標,但我們一直都是清潔生產,并接受過環保部門的清潔生產審批。這次被質疑的5萬噸礦渣是采用浸出法冶煉金屬后的浸出渣,我們在之后會進行二次回收,進入回轉窯再燒結一次,回收出鋅、銀,剩余的煤和鐵作為很好的水泥輔助材料可以被完全回收利用。” “現在鎘這么值錢我們怎么會放走了呢?”李孟凡說。事實上鎘的用途很多,鎘鎳合金是飛機發動機軸承的理想材料,鎘可以用做電鍍防止鐵、銅外表腐蝕,鎘還可以用做原子能反應堆的控制棒,控制核反應堆的反應速度,鎘本身呈現黃色,可以在油漆和熒光棒中使用。 有色金屬之鄉的尷尬 河池地處廣西西北邊陲,是著名的有色金屬之鄉。保有儲量居廣西首位的有錫、鉛、鋅、銻、銀、銦、鎘、硫、砷等9種。其中,錫金屬儲量占全國1/3,居全國之首;銦金屬儲量名列世界前茅;銻和鉛金屬儲量居全國第二。此外,釩、銅、鎵、金、鐵、石灰石、大理石、煤的儲量也極為豐富。礦產資源總價值約400億美元。河池境內一條丹池成礦帶沿著東西方向延伸,南丹縣境內形成了兩大礦區,大廠礦區和芒場礦區;金城江區有五圩礦區;環江縣包括北山礦區和都川礦區;羅城縣境內擁有寶壇礦區,其中大廠礦區是由國家規劃開發的礦區,由國土部頒發采礦許可證。 2001年南丹礦難后,河池市對境內的幾大礦區進行了整改,嚴格了采礦許可證的審核和頒發。在80平方公里的大廠礦區內,原本有302個擁有采礦許可證的企業可以進行開采,整改后迅速縮減為7個,即南丹五一錫礦、五一亢馬礦、茶山礦、貓鼻梁礦、拉么礦、銅坑礦和高峰礦。北山礦區原本26個采礦許可證縮減為3個,五圩礦區由15個減少為5個。 國土局局長韋繼武說,前期采礦環節的整改已經非常完善,河池市有色金屬行業的主要問題來自后期的選礦、冶煉等薄弱環節。“很多礦種的選礦冶煉技術,河池是國內最先進的,所以在河池選礦、冶煉的企業都比較多。但我們這里大多數企業采用的原材料都是從外地甚至外國進口的,主要原因是前期采礦和后期環節的相脫節。比如在大廠礦區里,原本是中國有色金屬集團公司下屬的大廠礦務局享有采礦權,由于是一家中直企業,河池市不享有管轄權,大廠礦務局有自我處置權,將冶煉廠分布在來賓、柳州等地,分別冶煉錫和鋅,只有冶煉鉛和銻的小冶煉廠在放在金城江區。河池市比較大的南方冶煉廠、和原冶煉廠都是從外地進口原料的民營企業。同時河池境內的有色金屬深加工能力還比較薄弱,大多數企業還僅僅停留在冶煉環節,能耗是相當大的,礦產是伴生的,多選一種礦產進行深加工,盈利就多一些,否則有些企業都是在虧本經營。”韋繼武承認,河池境內由于地下溶洞太多,相關部門對安全生產的監管力度很有限,“沒有廢水坑、廢水廠,直接通過溶洞排到地下暗河也很難發現”。 河池境內主要河流有紅水河和龍江河,以及635條大小河流,河流總長度近5130公里。其中紅水河是珠江的干流,集水面積13.087萬平方公里,全長1130公里,在河池市境內459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2020立方米每秒,徑流量為630億立方米,主要支流有曹渡河、納益河、布柳河等。龍江河是柳江的主要支流,集水面積1.69萬平方公里,全長390公里,在河池境內長222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395立方米每秒,徑流量為130億立方米,主要支流為大環江、小環江和東小江。龍江河汛期水質均達Ⅱ類(89公里)、Ⅲ類(104公里)至Ⅳ類(97公里),非汛期有137公里達Ⅱ類,133公里達Ⅳ類,20公里為劣V類水質標準,主要污染物為鉛、溶解氧。 河池境內地下水源豐富,共有162條地下河,地下水點1326個,主要為巖溶水和基巖裂隙水,2008年全市用作居民生活用水的地下水量為3618萬立方米。河池市水利局水政水資源科科長黃左賢向我們介紹道,全市完全使用地下水的區域包括金城江區、羅城縣和東蘭縣,其中金城江區共有4個地下水點。“地下水凈化的成本比較低,而龍江上游有一些廠礦企業,作為飲用水不太理想。宜州市利用土橋水庫作為居民用水來源看,有落差,可以實現水庫水自流。完全使用水庫供水的包括宜州、南丹縣和天峨縣。能夠使用自流水供水為最佳選擇,其次為地下水,最后才是地表水,因為它極容易受到污染。龍江河水主要用途是農業灌溉、黔桂鐵路和幾個水泥廠的工業用水。柳江和融江是被用做飲用水源的,柳州沒有地下水可供使用,融江水量大,上游又都是農業大縣,融水、柳城境內沒有工業,水質較好。”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