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自2009年以來南美白對蝦養殖病害在華南地區大面積爆發,對蝦病原無法確定,養殖池塘大面積排苗,對蝦養殖處于極度嚴峻形勢。廣州金鱷科技有限公司曾雄飛教授就下定決心要到第一線去弄清當前的養殖規律,與其發明與創新團隊,用無藥殘健康養殖方法研究抗擊蝦病對策。于是一年前,曾雄飛奔赴湛江吳川塘尾養蝦基地親自養蝦,取得了對蝦混養石斑魚成功案例,同時發現了對蝦兩大爆發性病原:冰白菌和熒光菌。
中國水產門戶網論壇網友參觀湛江吳川塘尾養蝦基地
一年后,受曾雄飛教授邀請,日前,中國水產論壇網友一行到曾雄飛團隊養殖的湛江吳川塘尾養蝦基地參觀學習,親眼目睹了冬棚里養殖的對蝦及石斑魚。
曾雄飛教授帶大家來到池塘邊,向大家介紹和辯別冰白菌。冰白菌主要存在于海水中,對蝦污水,死藻,死青苔,塘底污泥,殘餌,乃至料臺污物,溝渠中的藻類,死蝦,咸淡水,幾乎蝦塘中的一切生物體都是冰白菌的宿主和營養源,可以培養出這種菌體。在攝氏15度水溫時即可爆發,經采集樣本到實驗室做分離培養,繁殖的速度是每小時達14倍。數厘米如4cm小蝦,置于菌液中,2至6分鐘即告死亡,先是急速游動,及至頻繁跳動,然后沉底死亡。純菌株同蝦塘污水、污泥中培養的菌落,具有相同的毒力,小蝦的中毒過程也類似。
塘中白色部分即為曾教授所指的“冰白菌”
塘中白色部分即為曾教授所指的“冰白菌”
另一種主要病原菌是熒光菌。受熒光菌感染致死的蝦,甚至通體發出熒光,其毒力類似于冰白菌。
而蛋氨酸碘是殺滅冰白菌和熒光菌的主要藥品之一。
對蝦之所以混養石斑魚,曾雄飛教授稱石斑魚的作用就是吞食病死蝦、切斷病原傳播途徑。曾雄飛強調,石斑魚和對蝦兩者敏感的病原菌不同:危害石斑魚最大的是神經壞死性病毒;危害當前養蝦業最大的是兩大病原菌,冰白菌和熒光菌。兩者混養,實乃天地之作。
網友們對混養石斑魚的問題頗感興趣,紛紛向曾教授請教混養投放魚苗時間,魚苗規格、數量……廣州金鱷科技有限公司胡裕松總經理給網友一一解答。
胡裕松介紹向大家說,他們混養的操作是按照我國對蝦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何建國教授總結的三個梯度實驗,共分二個階段。
第一階段:投苗后20天(為第一次發病高峰期)
對蝦投苗為10萬/畝密度池塘,投放10公分口徑的石斑魚(青斑)80尾/畝;對蝦投苗為8萬/畝密度池塘,投放10公分口徑的石斑魚70尾/畝;對蝦投苗為12-13萬/畝密度池塘,投放10公分口徑的石斑魚90尾/畝。
第二階段:投苗后45天(為第二次發病高峰期)
對蝦投苗為10萬/畝密度池塘,投放體重100-150克折合15-17公分口徑的石斑魚(青斑)80尾/畝;對蝦投苗為8萬/畝密度池塘,投放體重100-150克折合15-17公分口徑石斑魚70尾/畝;對蝦投苗為12-13萬/畝密度池塘,投放體重100-150克折合15-17公分口徑的石斑魚90尾/畝。
按照何建國教授實驗指導,基地用6畝蝦塘與石斑魚進行混養,以蝦為主,蝦魚混養:全程不使用任何抗生素,無藥殘,主要投喂蝦料,節約了魚料成本。首批賣出的9000斤對蝦,飼料系數約1.25,賣蝦時大的石斑魚已經達體重400克/條。試驗中,健康的蝦魚數量比例約100比1,其中約有一半蝦被石斑魚吃掉了,但對蝦產量仍有1800斤/畝。胡總還向大家介紹何建國教授試驗結果表明,3000斤以內的對蝦畝產量,石斑魚對產量影響不大。
混養殖的對蝦和石斑魚(青斑)
對于2012年南美白對蝦如何創造養殖利潤最大化,曾雄飛教授的方法是一年養殖兩造,并且一定要養殖冬棚蝦、養殖大規格的對蝦。目前30多頭的塘頭價為30多元/斤,但仍不是他期待規格及價錢。一定養殖到10多頭/斤規格,那時產量高,賣價好(目前10多頭規格的塘頭價超過50元/斤),曾教授一再強調。具體操作為:春節后投二代苗養殖約40頭/斤規格出塘,曾教授解釋為什么選擇二代苗原因就是對蝦養殖至40頭以上規格,一代苗及二代苗在生長速度及其他方面相差不大,但價格相對便宜可以節約成本。賣完蝦后,不用排水干塘,仍然用原來的池水養殖第二造,但一定要投一代苗,養殖到10多頭/斤規格至春節期間出塘。
冬棚(珠三角專業搭棚隊包工包料造價3500-3800元/畝)
棚內(池塘里有對蝦和石斑)
除了對蝦和石斑魚混養殖外,曾教授還做精養實驗養殖,主要操作是“消毒+殺菌+營養控制”,但一定要配合充足的底部增氧。于是他帶大家參觀了基地用于底部養殖的羅茨鼓風機。
最后,曾教授請大家吃基地養殖的對蝦,曾教授稱之為無公害無藥物的有機食品,味道好不好大家一吃便知。他還給大家講了一個賣蝦的小插曲:有一批蝦本擬春節前賣掉,但收蝦的老板說是冬棚蝦不耐運輸,報價太低。好做實驗,靠事實說話的曾教授立馬給收蝦老板做抽樣缺氧試驗:對照為非基地的養殖的非冬棚蝦,實驗結果讓收蝦商口服心服。收購商還按照曾教授建議把蝦供應到香港,售價高達90多元/斤,成活率達到94-96%,收蝦商狠賺一把,以致后來電話不斷地追問基地什么時候出蝦。
好吃的蝦,吃了一籮又一籮
……
百聽不如一嘗!白灼對蝦終于煮熟出鍋,大家大快朵頤,爾后紛紛稱贊“好味!好味!”。網友子皓更是感慨不已:“我以為我養的蝦是最好吃的了,但與今天的蝦對比,才知道什么叫好吃的蝦。”
注:“冰白菌”為曾教授的初步命名,目前已把菌樣標本送到國家有關科研究部門作進一步的檢測。
參與論壇互動,請點擊:談談對曾雄飛教授的印象及從其處“聽”的有關技術
評論列表 | ||||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獨家報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