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海鮮應該屬于大餐,在大酒店里吃過很多海鮮,但是最美味、最享受的一次是在南三島海灘上吃的海鮮。
那是一個夏天的假日,我們全家老小共七、八個人一起到南三島的沙灘上沖浪。年長的不能下海,也在沙灘上支了個大傘,坐在椅子上看著小輩們戲耍。
這天海浪不大,輕輕地拍打著沙灘,每次都劃出不同形狀。白白的沙灘顯得格外細軟、平滑、潔凈。我坐在海邊,聽著輕柔的海浪沖上沙灘,一路歡歌,和著身后高大的木麻黃樹在海風中吟唱。
一個漁民,挑著一對籮筐走到我們跟前,用不太聽得懂的普通話問:吃海鮮嗎?
我們伸頭看了看他的筐里,一邊是一些魚,不算大,手掌那么寬,有好幾種,像笠魚、泥蜢、老虎魚之類的;另一個筐里則是一些蝦、蟹、瀨尿蝦,還有一些螺類,也不太大,但是很新鮮,那些蝦蟹還在張牙舞爪的。再看看他,頭戴漁民常戴的那種帽子,身上的衣服都散發著咸咸的味道,褲腳一只高一只低,半套在雨靴上。黑黑的臉膛大大的嘴,透著一股憨實。
怎么吃?我們問他。
我家就在那邊不遠,我回家煮了給你們送過來,在這里吃,行嗎?
在這里?在沙灘上?那可是新鮮的吃法!
多少錢?我問道。
總共你給200塊好啦!
夠我們吃的嗎?我有些不相信,這么兩小筐東西,我們有七八個人呢!但他開的價錢在當時也不算貴。
夠吃了,我再給你們煮些紅薯、苞米,再加些青菜,管夠。
我們商量了一下,對他說,好吧,你快些去做了送來,我們可是很餓了。
好咧!他很高興地答應了,轉身飛快地走了。
約摸半個小時左右,他又回來了,這次是騎著三輪車,拉來了一張茶幾、好幾口鍋子,一些餐具、用繩子串起來的塑料矮凳掛在車子后面。擺好了茶幾和凳子,把幾個鍋子擺了上來,打開蓋子,一股香味撲面而來,那是一股悶蝦蟹產生的特有的鮮甜味,大家迫不及待地圍了上來,伸手操起蟹和蝦就啃了起來。
那漁民看到我們爭搶的樣子,忍不住笑了:慢慢來,我這里有蟹鉗……還有紅醋……他一邊說著,一邊從車子上把這些東西取下來,遞給我們。
我們每個人都吃了一條蝦或是一只蟹鉗后,才看清楚他擺上桌子的東西,一只大砂鍋里面是蝦、蟹、各種雜螺和瀨尿蝦;一只大沙鍋里的油焗雜魚,還有一只鋁合金的鍋里是粥,粥里還有些螺和蟹之類的,最后一只裝了番薯和玉米的鍋沒地方擺,只好直接放在沙灘上了。每個人面前都擺了一只味碟,里面拍了些生蒜,泡上生抽和特香的花生油,最難得的是他還備了個小碗,裝了大半碗切碎的小紅辣椒,說是想來我們可能有吃辣的,備了些來。
這時一個老婦人拿了兩個舊的搪瓷臉盆急急趕來,分別放在茶幾的兩頭,跟那男人咕噥了幾句,那男人轉身告訴我們說,這是他媽,特意送裝垃圾的盆過來,吃剩的蟹亮魚刺可別亂扔,放在盆里,一會她過來清理。
這話讓我們很是感動,老人家還真有環境保護意識呢!
拒絕了我們的盛情邀請,母子倆離開了。我們開始狂吃起來,不知為什么,這些往日在酒店餐館里吃過不少的海鮮,在這里吃起來特別的美味。
剝開蟹殼,一股鮮甜的汁開始溢出,把它吸入口中,那股鮮甜就滲進了心菲。取下白白嫩嫩的蟹肉,稍微蘸了些紅醋,送入口中,濃濃的香甜恰到好處地混入了些許酸味,讓人更加開胃,大家吃得很是急迫。
取下魚肉放進味碟里蘸一下,魚肉加入了生蒜的辛香味和醬油的濃香味,魚的味道頓時豐富起來,鮮甜嫩滑中帶上濃香,讓人食指大動。那一大砂鍋的雜魚很快就不見了大半。
然后是粥、是番薯、是玉米……漸漸地,大家的速度開始放慢了。
天色漸晚,游人少了許多,沙灘和海面更平靜了,遠處天際泛出了淡淡的紅色。
約摸著我們吃飽了,漁民母子倆又過來,收拾了殘局,又擺上兩大盤切開成片的木瓜。大家又聚攏過來。軟香多汁的木瓜,吃進嘴里,甜徹心肺,一解前面吃多了海鮮的膩滯,渾身上下透著說不出的清爽。
我們在這里玩得盡興,吃得開心。我拿出筆紙要記下漁民的姓名電話,以便下次再來,或者介紹給我的朋友。他跟我說了半天,我仍拿不準該怎么寫,最后讓他自己寫了下來。由此想到了我們全家到桂林陽朔去旅游,在遇龍河上坐游船時,船老大主動遞給我們他的名片,我一看,那名片還是雙面的,另一面是英文的。我的妹妹是英語老師,故意用英語問了他幾句,他雖然有些笨拙,但都還能答得上來。而聽說我妹妹是英語老師后,他更熱情了,還主動請教了幾句,對比之下,很讓我感慨,都是樸實的漁民,表現卻不盡相同,什么時候我們南三的漁民也能打出自己的名片,大大方方地搞接待,那我們的濱海旅游就會更上層樓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