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貸款難一直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全國人大代表、余干縣瑞洪鎮鎮郊村黨支部書記謝木蘭為此帶來了關于“創新農村信貸管理模式,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的建議。
謝木蘭介紹,眼下我國的農業正朝著高效、集約、現代、優質的方向發展。農民在生產過程中往往希望通過小額貸款等方式獲取充足的生產資金,以實現擴大生產與產業升級。但是,由于農村金融環境尚不完善,農民難以便捷、迅速地從金融機構申請到貸款。
以謝木蘭自身經歷為例。她帶領鄉親們發展水產養殖,村里的養殖業已成為鄱陽湖畔最大的特種水產養殖基地。但是,讓專業漁民洗腳上岸,由捕撈向養殖轉型,需要補貼、貸款等多方面的支持。“對于一些小型養魚戶來說,哪怕貸到3至5萬元,都能解決很大的問題。”謝木蘭告訴記者,她所在的村共有水產養殖戶300多戶,目前只有70來戶貸到了款。
謝木蘭認為,國家應著力優化金融服務環境,為農民提供充足的發展資金。她建議,一是在小額農業信貸上,建立鄉、村聯合審貸委員會,把貸款收回率與鄉、村負責人經濟利益與政績考核掛鉤,增強鄉村干部貸款審查責任感。二是實行貸款差別管理模式,按農戶信用等級授信,在授信額度內經審貸委員會同意,簡化手續,隨時貸款。三是對特色農業和農業專業公司進行重點支持,提高農業信貸規模化效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