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3月11日,
湖北長陽丹水大鯢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布消息,經過3年的發展,丹水大鯢養殖產值達到1.1億元,并計劃未來5年將其發展成10億元產值的產業。
丹水河位于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高家堰,是清江中游的重要支流,因誕生中國第一個水上旅游項目——丹水漂流而名揚天下。這里植被繁茂,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水質清澈,水中礦物質及溶氧豐富,是中國6個大鯢原產地之一。
2004年起,村民汪東軍帶頭在丹水河養殖黃魚,2008年底又利用丹水十分有利大鯢生長的生態環境,嘗試養起了大鯢。高家堰鎮政府領導知道后,資助汪東軍赴陜西、湖南等地考察學習,并為他辦了“特種養殖證”。
2009年初,汪東軍在高家堰鎮政府的支持下,一次性投資10萬元,建起了24個3層錯位養殖池,投放大鯢苗124尾,開始特種水產養殖。為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汪東軍動員范厚連等10戶鄰居一起發展大鯢特種養殖,并于當年3月11日組建起“長陽丹水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之初,面臨的最大難題是缺少大鯢苗。為解決這一難題,高家堰鎮政府先后從浙江、荊州等地引進客商,投資2000多萬元,建起了“丹水野人溪大鯢繁育基地”和“丹水四海大鯢繁育基地”。基地建成后,已投放大鯢種870尾,具備年繁育大鯢苗10萬尾的能力。截至目前,10個骨干養殖戶養殖大鯢980尾,種苗基地已成功繁育大鯢苗2萬多尾,價值1.1億元以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