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2010年12月,在第五屆上海國際漁業博覽會上,上海水產集團與錦江國際集團達成戰略聯盟,整合深海水產品從捕撈、低溫運輸、加工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打造深海水產“漁場到市場”的回歸國內平臺。
上海水產集團董事長湯期慶表示,集團目前公海年捕撈量20萬噸,此前采用“海外捕撈、海外銷售”的經營格局致其90%以上的產品供應日本、歐美和非洲地區。如今,高檔金槍魚等深海水產品將通過錦江國際集團的超低溫冷庫和冷鏈配送進入上海市場,讓更多的市民餐桌食有高檔魚品。
據稱,“十二五”期間水產集團將大力實施“產品回國”的戰略轉型,開拓國內高端水產品市場,進一步提升的核心競爭力,預計至十二五末其捕撈產能將達到30-40萬噸,其中半數供應國內市場。
水產改變“兩頭在外”
據上海水產集團負責市場營銷的副總裁唐文華介紹,此次兩大集團將通過成立合資公司建立深海水產品回歸的運作平臺。
“金槍魚營養價值極高,可是其保鮮難度也很高。”上海水產集團副總裁周勁望表示,生食用的金槍魚主要以延繩釣方式捕獲,上船即要放血加工,放進冷海水庫里冰鮮保存,或是進入(-55)℃的超低溫冷庫冷凍。再長途跋涉運回國來,冷庫和冷鏈配送的設備要求是很高的。正因為缺乏這個條件,水產集團的遠洋捕撈加工始終是個短板,只能采取“兩頭在外”的模式,制約了市場的開拓和發展。
而據此次操作聯盟的錦江投資副董事長、首席執行官楊原平告訴《上海國資》,對于金槍魚回國銷售所需的(—60)°C冷庫設備和專業冷鏈配送的服務支撐,實際上錦江方面是擁有較強的資源和服務能力的,“我們非常有興趣與水產集團商討這個項目,如果條件成熟,也有可能直接參與投資”。
一拍即合貫通產業鏈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急切尋求冷鏈供應商合作的水產集團與同樣急切尋求擴大投資的錦江投資公司一拍即合,金貴的金槍魚終于回國落地,而錦江的超低溫冷庫也找到了用武之地;再加上錦江國際集團本身擁有的星級賓館與飯店資源,雙方在經過大半年協商后,在2010年底正式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據知情人士介紹,錦江投資的(—60)°C超低溫冷庫目前已投入運營的有300噸容量,而其潛在的最大容量可達2000噸。未來,水產集團將通過合資公司將直接在國內把高檔水產品進行精加工,通過錦江旗下酒店、在上海商業發達商圈建立專賣門柜或專賣店等多種模式直接面向消費者。
而對錦江投資來說,他們也不滿足于單純的冷藏倉儲,“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需求,一個客戶也可能有多種需求,我們要從倉儲業向配送、物流管理發展,延長產業鏈。”據悉,錦江已在積極運作冷鏈配送公司的收購,使產品不但能夠儲存,更能得到高效的物流服務。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