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3月28日,廣東陽江萬事達海洋食品有限公司與美國夏威夷海洋研究所(OI)在陽江成功簽署了對蝦育種技術轉讓項目協議。至此,OI在中國長達兩年尋求對蝦育種合作伙伴的心愿終于塵埃落定。
在簽署協議當天,OI所長安東尼·奧期特勞斯基博士就對蝦選育及雙方合作上的一些問題接受了本刊專訪。
《海洋與漁業》:中國用進口親蝦繁育出的一代、二代或三代苗其品質相差很大,這是為什么?
Anthony:事實上,中國進口的親蝦不管是來自OI、SIS或HHA,都只是2個家系雜交的子一代,擁有的優良基因少,只可以滿足短期養殖的需要,不具備進一步選育的遺傳資源,所以經過2~3代的近親繁殖便難免會出現嚴重的種質退化、生長緩慢等問題。
《海洋與漁業》:那么在對蝦養殖方面,美國和中國最大的區別在哪里?
Anthony:美國南美白對蝦多采用封閉式循環水高密度養殖,環境可控、生物安全性高,例如白斑病、紅體病等都可通過環境控制來預防,這方面我們很有經驗。美國的魚塘每平方米可以投放800尾蝦苗,據我所了解,中國的大約為100尾/m2。
《海洋與漁業》:OI對于南美白對蝦繁育技術一直都很保密,為什么這兩年要尋找合作伙伴轉讓技術?真如外界所傳的是因為經費緊張嗎?
Anthony:OI是一家非盈利性的私營科研機構。其實我們一直鼓勵把好的技術和苗種移交到合適的國家,并不主張很多國家如中國這樣來來回回地進口親蝦或苗種。我們發現,很多地方喜歡把經過幾代培育、遺傳性狀已經改變了的苗標榜成OI的,這樣對我們的影響很不好。
從全球范圍來說目前對蝦育種效率還很低,我們希望把OI的技術推廣到全世界,使對蝦育種能像禽類育種一樣高效。
《海洋與漁業》:OI為什么會選擇中國,選擇陽江萬事達公司來開展合作?
Anthony:首先,中國很大(大笑)!中國是全球出名的養蝦大國,我們很自然地將目光瞄準了中國。
廣東是中國的養蝦大省。這兩年OI和廣東一直在尋找合適的合作對象,通過考察我們知道粵西是廣東乃至中國重要的對蝦生產基地。選擇一個好的合作伙伴很不容易,期間OI試圖與幾家公司進行洽談,但均以失敗而告終。陽江萬事達很有誠意,也很有實力,目前從事對蝦加工與出口,對整個行業有著很強的解讀能力。萬事達能看到種業的前景,從一頭(種苗)一尾(加工)來謀劃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公司一定能成為一個成長性更強的企業。借用萬事達董事長梁桂奇先生的話,OI遇到萬事達,就像找到一個好“婆家”。
《海洋與漁業》:能否介紹一下你們雙方合作的主要內容?
Anthony:這個合作項目為期6年,期間OI將向萬事達提供30個家系的原種親蝦及其基因圖譜。有了這兩樣東西,萬事達就能建立屬于自己的遺傳育種中心,進而培育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適宜在中國或廣東省生長的優質蝦苗。
除了對蝦育種技術轉讓,OI還將協助萬事達成立南美白對蝦核心育種中心,向萬事達的技術人員提供有關生物安全程序與操作的培訓,與萬事達共同研制開發對蝦優質飼料。
《海洋與漁業》:除了廣東,OI在其他地區有無開展類似的合作?
Anthony:與廣東的合作不是唯一的,在東南亞國家,我們有開展養殖技術上的合作,但像現在與萬事達這種轉讓種子庫和基因庫的合作還是第一次。
OI南對白對蝦共有50個家系,我們現在只轉讓了其中的30個,因為我們要保留與其他國家進行合作的選擇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