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讓船員“技高一籌”
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變化,極端氣候增多,海上不確定、不可抗拒因素復雜多變且難以預測。臺風、大霧等自然災害頻發,對從事海上漁業生產的漁船和漁民生命財產構成了嚴重威脅,且日益具有不可預見性,防災救災、應急救助難度越來越大。
提高漁民自身的安全技能是首先要做的事。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針對部分從業人員多數具有流動性大、臨時性強、僥幸心理嚴重等特點,將提高漁民的安全生產和安全操作技能放到重要位置。對此,最有效的做法是對從事海洋捕撈的漁民和船東船長進行安全技能方面的培訓,讓漁民技藝高強。漁民的技能提高了,就可有效地遏制漁船海上碰撞、違規操作以及自然災害造成的安全事故的發生。
AIS定位:給船裝上“耳朵”和“眼睛”
當然,最讓人稱道的還是高科技的應用。開車有GPS定位,開船也有AIS定位。船只安裝AIS后,可以獲得附近有什么船、離自己的船有多遠距離、要往哪個方向開等信息。一旦兩艘船的距離超出系統設置的安全位置,系統便會自動報警。這相當于給波濤中的船只安上了“順風耳”和“千里眼”。
據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梁雨祥介紹,廣西投資4700萬元建立了這套技術含量較高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系統自2011年10月投入試運行以來,在海上漁船安全管理、生產信息快捷傳遞、災害預警、漁船海上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海難救助以及涉外漁業管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漁業互保:給漁民吃“定心丸”
去年8月,合浦船主伍志珍在其船只保費還沒到期的情況下,將5940元保費打入了保險賬戶。在廣西,保險也廣泛用于漁業中,漁業互保險種為廣大漁民解除了后顧之憂。中國漁業互保協會廣西區辦事處有關人士說:“一宗宗賠付個案,有效地維護了漁民的切身利益,像是給漁民吃了顆‘定心丸’。”
據了解,廣西漁民參保的積極性越來越高。2011年全區參保漁民4.9萬多人,保費收入3596萬元,可提供風險保障52億元。2010年以來,廣西還累計安排400多萬元財政資金,對全區所有參加漁業互保的漁民給予20%的保費補貼。梁雨祥表示,農業部已出臺相關規劃,力爭在短期內將漁船財產保險、漁民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納入中央財政保費補貼范圍,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建立政策性漁業保險制度。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