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條5寸長的胭脂魚,曾在新加坡拍賣至人民幣2000元。9日,記者在國家級湖北團頭魴(武昌魚)原種場室內魚池看到,幾萬尾半寸左右、個體細長的黛墨色小魚苗,正在盡情地戲水攝食。該場場長張江紅介紹,這正是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胭脂魚,是我國特有的珍稀魚類,于5月1日在鄂州市首次人工繁育成功。
2008年,胭脂魚成魚在鄂州市鄂城區沉塘湖漁場試養成功,連續4年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1條5公斤的商品魚曾賣到800元至1000元。然而,該魚的苗種來源十分困難,大大制約了鄂州市胭脂魚產業的發展。為此,市水產主管部門聘請華中農業大學博導王為民教授為鄂州市名優水產繁育顧問。王教授率領3人的博士團隊,在武昌魚原種場租賃70畝水面,進行武昌魚提純扶壯的育種研究,并于去年春季開始,與武昌魚原種場的技術人員一起,對胭脂魚的人工繁殖進行聯合攻關。胭脂魚的首繁成功,不僅豐富了鄂州市漁業種質資源,解決了人工養殖胭脂魚的苗種來源,為鄂州市實現胭脂魚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給湖北省乃至全國珍稀魚類動物保護增添了新的活力。
胭脂魚具有生長快、體型大、病害少、食性雜、易捕撈、肉味美等優點,有著很高的經濟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胭脂魚在鄂州俗稱火燒鳊,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上游和閩江地區。葛洲壩截流后,長江中下游親魚不能上溯至上游的沱江、岷江等大支流中產卵,宜昌江段的某些產卵場的環境也遭到破壞。雖然壩下江段仍發現有繁殖群體,但因捕撈過度,目前自然存在的野生群體數量急劇下降,已十分稀少。
胭脂魚因其背鰭高而長,色彩艷麗,有“前程似錦、一帆風順”的吉祥寓意,因此,人們又稱它為“一帆風順”或“吉祥魚”,是國際市場著名的觀賞魚類,享有“亞洲美人魚”的美譽。1989年獲世界觀賞魚博覽會銀獎,1990年在新加坡野生觀賞魚研討會上被評為一等獎。
圖為武昌魚原種場技術人員正在進行胭脂魚人工繁殖。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