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漁排塞港灣,但見一片海藍藍!”昨日,一群美麗的“白衣天使”游覽風景如畫的廣東湛江金沙灣觀海長廊時由衷贊嘆。3個多月前,這里還是另一番景象:蠔樁林立、漁排密布,輪船時有堵塞,海灣內有縱深60多公里的海域飽受赤潮之苦……
深水良港長滿“牛皮癬”
湛江港是集商港、軍港、漁港于一體的天然深水良港。去年12月8日,筆者隨湛江海洋漁業部門對海灣礙航物航拍時卻看到,各種水產養殖設施“全日制”非法占海,深水良港上長滿“牛皮癬”,“塞船”的苗頭頻頻出現。據有關部門統計,整個湛江港灣礙航設施涉及面積約為185.5平方公里,涉及243公里岸線。
湛江市委書記劉小華告訴記者,這些非法用海、無序用海的現象,不僅嚴重影響了招商投資環境和重大項目建設,而且污染海洋生態環境,嚴重影響了城市景觀和航道,已經到了非清理整治不可的地步。近年來,湛江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清理湛江港灣礙航物的呼聲十分強烈。
斥資疏通港灣“腸梗塞”
從今年春節開始,湛江投入近3億元,開展為期半年的海灣清障大行動。據了解,去年12月23日,湛江發布關于清理拆除湛江港灣非法漁業設施及礙航物的通告,以前所未有的行動疏通湛江港航道“腸梗塞”。整個清理拆除行動到今年上半年結束。整治重點是湛江港務油碼頭、寶滿工業園到調羅一帶海域,從湛江港的入口到加隆碼頭的主航道。
據統計,截至目前,湛江全市拆除網箱29244個,完成任務86%;浮球吊式貝排、棚架式貝排、蠔樁15926畝,完成任務91%;浮筏式貝排3329排,完成任務89%。隨著港灣清障進入決勝階段,清理拆除工作即將轉入鞏固成果、建立長效機制階段。
扶持政策助漁民轉產
“漁民支持清障,我們也要考慮漁民們的出路問題。”湛江海洋與漁業局負責具體行動的林尤通說,在清障過程中,很多漁民都反映“就業難”、“賣魚難”等問題。湛江按照群眾意愿,開設水產養殖、家電維修等43個培訓項目,免費對轉產漁民進行培訓,并提供1萬多工作崗位供漁民選擇。
該市還專門組織本地酒家及外地收購大戶幫忙把湛江港內的成魚銷售出去,對于小魚,則幫忙轉移到深水養殖箱內。該市政府還劃出首期10平方公里的海域發展海上休閑旅游觀光區,觀光區內設深水網箱養殖、垂釣、撒網、潛水、海上運動區。如果漁民購買觀光旅游船,政府還給予每條船20萬元的補助。
這段時間,特呈島養殖戶陳財均忙得不可開交。陳財均之前不愿意簽訂補償協議,了解政府扶持政策之后,他聯合10多戶養殖戶共同成立合作社,捷足先登政府劃定的海域,一下子就“圈”下400多畝位置優越的區域,養殖規模比以前擴大了70%。
“村里先后成立了5家深水養殖合作社,70戶漁民加入,大家都在忙著建深水網箱。”陳財均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