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聽取群眾意見座談會現場。

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聽取群眾意見座談會現場。
18日上午,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與市民面對面活動召開,這是該局第一次參加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在活動現場,水產品質量安全成為熱議話題,另外,煙臺海產品的品牌推廣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宋吉華說,目前,煙臺海洋經濟、漁業結構、集中集約用海、海洋環保生態、漁業執法、漁業安全監管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發展。煙臺將力爭漁業總產值土坯590億元,水產總量穩定在175萬噸。“十二五”期間,煙臺將推進市區海岸、海域和海島的整治與修復,修復項目32個。
在活動現場,水產品質量成為熱議話題。煙臺作為一個沿海城市,水產品資源相對豐富,市民對海鮮產品的安全問題也特別關注。14位市民代表中就有3位談到了水產品的質量關問題。
另外,煙臺海參、鮑魚已經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但是相比“遼參”,煙臺的海產品品牌建設落在了后面,活動現場指出,如何推介煙臺海產品、叫響品牌,是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活動現場,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海域與海島管理科科長張益額向大家透露,根據無居民海島的相關管理辦法,煙臺有望通過招拍掛的方式,出讓無居民島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在海域開發利用方面,煙臺走的是“集中集約用海”路線。目前,煙臺已經啟動了“2大4小”聚集區8個區域建設用海規劃。
活動現場討論得十分熱烈,熱線電話也是不斷響起。8點11分,活動還沒開始就有開發區漁民撥打了熱線電話,咨詢今年伏季休漁的調整問題。
水產品質量安全設立不合格企業“黑名單”市民舉報還可獲獎勵
市政協委員、山東正和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易東升:水產品質量安全是老百姓比較關注的問題,海水養殖過程中是不是也使用藥物?如何才能讓市民吃上放心的水產品?這方面的監管是怎么開展的?
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市場與質量監管科科長譚孝:水產品在養殖過程中的質量問題歸我們負責,在加工流通環節則由質監、工商等部門負責。可能大家對生產過程中的用藥理解有偏差,水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可以用藥的,但是不可以用明文規定的違禁藥物。
為了加強養殖環節的水產品質量監管工作,已經出臺了《煙臺市水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追究辦法》,不合格的企業就會上“黑名單”。另外,網格化管理,把鄉鎮、漁村也納入其中,延伸了監管責任鏈條。市民還可以根據漁業局公布的方式,進行有獎舉報。全市無公害水產品認定面積達到118.37萬畝,認證無公害產品152個。
海產品品牌煙臺水產品企業多品牌少正對品牌進行綜合性規劃
芝罘區人大代表、煙臺海和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大軍:煙臺海參、煙臺鮑魚質量非常好,但是名氣卻沒有“遼參”、“威海參”大。在品牌推廣方面,是不是可以通過資金扶持、加大宣傳的方式把煙臺海產品做得更好呢?
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楊明: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重視品牌影響力。煙臺市政府對此也十分重視,體現在資金扶持等方面。
遼參的名氣比較響,離不開他們對品牌的經營和宣傳。煙臺水產品加工企業很多但多數屬于來料加工,有自己品牌的寥寥無幾。
品牌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已經開始著手開展工作,正在對煙臺品牌進行綜合性規劃,如果推海參,具體需要做什么,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口號來宣傳都要認真考慮。但企業在這方面的重視程度還不是特別高,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引導,政府和企業一起將煙臺海產品的品牌叫響。
花絮政府扶持資金用在了哪里?
煙臺市政協委員、市行風監督員、山東德林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齊立剛:煙臺作為山東藍色半島經濟區重要組成部分,制訂了新的發展戰略,在今年的政府報告中,也強調了對海洋漁業的政策扶持。大量的資金扶持主要用在了哪些方面?
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規劃科科長張益額:目前,漁業局的資金扶持主要包括中央、省財政資金扶持,海域使用金、漁業燃油補貼等。
在資金利用方面主要有5大方面。分別是漁港碼頭建設、漁業循環水養殖和魚苗育種廠扶持、漁業資源修復、海域使用、遠洋漁業等。
其中漁業資源修復包括增殖放流、人工漁礁建設和深水網箱養殖。人工漁礁建設是通過投放石塊,移植海藻等方式的一種資源修復行為,見效時間長,但是非常有意義。海域使用金,則包括海監執法船的修造、海岸帶和海島的修復以及海洋保護區和海洋特別保護區建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