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江蘇是“魚米之鄉”,水產品是居民消費的重要品種。多年來,全省漁業系統在一手抓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行為;一手抓水產品質量安全長效管理,全省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監管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
一、全面推進漁業標準化生產。基本形成國標、行標和地標相結合,覆蓋水產品生產、加工全過程的漁業質量標準體系。
二、切實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檢。2011年,在南京、連云港和揚州等市開展小龍蝦、河蟹、黑魚、鯽魚、黃顙魚及四大家魚等水產品藥物殘留快速檢測試點,檢測6360個批次樣品,合格率99.8%。
三、深入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近年來,每年都組織水產品質量專項整治和執法行動,依法嚴厲打擊非法添加劑等違法違規行為。
四、持續推進漁業品牌建設。目前已認定的無公害水產品產地43.8萬公頃,是水產養殖總面積的56.8%,無公害水產品1052個,引導和發展一批名牌產品。目前,全省水產品已擁有“固城湖螃蟹”、“盱眙龍蝦”、“中洋河豚”等一批中國馳名商標,江蘇名牌產品63個,陽澄湖大閘蟹更是譽滿天下。
五、大力推動監管體系隊伍建設。全省49個漁業重點縣的鄉鎮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建設已基本完成。
六、不斷強化信息預警與應急處理。建立水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發布制度。
七、著力構建水產品質量安全長效監管機制。2011年,我省率先啟動建設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在南京市浦口區和盱眙縣試點建設了追溯監管分中心和11個追溯點,重點追溯淡水蝦蟹,建立不同類型的水產品質量追溯流通模式,完善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查詢方式,建立水產品產地、流通、銷售等信息數據庫,拓展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