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死魚近5萬斤
6月14日中午,南方農村報記者來到馬頭石水庫,只見300多畝的水庫沿岸水面上漂著一圈白花花的死魚,發出一陣陣的魚腥惡臭,遠遠就可聽到蒼蠅的嗡嗡聲。馬頭石水庫承包者謝釗面對白花花的一片死魚,只能望魚興嘆。
“至少死了有400-500擔(每擔魚100斤)。”謝釗向記者描述,6月8日那天下了一場大雨,第二天就開始出現零星死魚,“一開始只是幾條幾條地死,這兩天沉在水底的死魚開始大量地浮上來,才知道原來死了這么多。”據了解,水庫養殖以四大家魚為主,此次死魚也以草魚和大頭居多,大的達7-8斤/尾,小的也有2斤/尾左右。
據了解,馬頭石水庫為二級戰備水庫,管理權歸屬獅山水利部門。謝釗承包至今已近5個年頭,以養殖四大家魚為主。“由于是二級戰備水庫,為保證水質不受污染,養殖基本不投料。”謝釗告訴記者,水庫養魚密度不大,也從未出現過魚缺氧浮頭的情況,此批魚有的是去年年底賣剩的舊魚,大部分是今年年初剛投的新苗。
死魚疑受工業廢水污染
魚為何會在一場大雨后一夜暴斃?
謝釗撐著小船帶記者來到水庫上游的一個入水口。只見入水口處水色呈深褐色,謝釗用船槳隨意一攪動,水中污泥四散并發出難聞惡臭。“我懷疑是這些水被污染了,才導致死魚的。”謝釗憤憤地告訴記者,這個入水口不時會有一些醬紫色的廢水流進來,而每當高溫大暴雨之后,就會出現死魚。“往年也有死魚的情況,因死的數量少,也就沒去理會,但這次確實損失太嚴重,所以才報案。”
沿著入水口往上走,記者沿路見一小水溝,里面緩緩流淌的,正是謝釗所說的醬紫色液體。繼續溯源,大約300米處,即可見到小水溝的源頭——一個半畝見方的蓄水池,里面蓄滿了醬紫色液體,周邊堆滿了各種廢棄垃圾,氣味難聞,小水溝的水正是從這個蓄水池的一個裂口慢慢滲出。
記者問及周邊工廠工作人員,均表示不知這塘污水從何而來。而據獅山鎮吳屋村村民反映,曾見過有輛裝滿鐵皮桶的車深夜在此傾倒廢水。“這些車都是半夜偷偷來倒,抓不到現行。”面對投訴,吳屋村治安隊人員也表示無奈。也有人將矛頭指向當地一家脫銹廠,稱該廠收受利益,廢水正是通過暗渠從該廠流入蓄水池的。記者了解到,該脫銹廠已經停工多時,大門緊閉,而脫銹廠負責人也不知去向。
定論要等水樣檢測結果
“目前只是初步懷疑受工業廢水污染,具體還要看進一步的檢測結果。”據獅山鎮環保部門黃姓負責人介紹,6月13日,獅山鎮環保部門協同蓄水池所在的永和村村委已經派出專人對此事進行了調查,并分別從馬頭石水庫和蓄水池抽取水樣,回去化驗。“由于我們的儀器設備不足,樣品已經送到區一級的部門檢驗,結果會在這兩天出來。”
同時,6月14日上午,獅山鎮農辦下屬的官窯農辦派出工作人員到馬頭石水庫隨機取樣,對三個水樣的酸堿度、亞硝酸鹽含量、氨氮含量等幾項基礎指標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水庫水中酸性、氨氮含量均略偏高。“但從這些指標來看,并不至于導致水庫中的魚大面積死亡。”官窯農辦黃先生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
■鏈接
夏季,水庫、池塘在大暴雨之后出現魚暴死現象的事情時有發生。對此,記者特向一些專家和技術人員進行咨詢。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徐力文表示,大雨容易造成水體短期缺氧,如果是周邊有污染源的水庫或者池塘,大雨沖刷將污染源中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質沖進水中,這些物質中的有機質、無機質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也容易造成水體缺氧,造成魚的大量死亡。
除了上述原因外,廣州市德權漁業發展有限公司水產技術工程師余明海認為,酸雨也會對魚造成影響。“受工業污染影響,大部分的雨呈酸性,大雨后容易造成水庫、池塘中的酸性偏高,這也可能導致魚的大量死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