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長江流域還有多少頭江豚?極端氣候與人為活動如何影響江豚生存?今年底,中科院武漢水生所將給出相關答案。昨日,在漢舉辦的白暨豚“淇淇”逝去十周年紀念活動上,水生所宣布11月10日至12月20日將舉行長江江豚全流域種群生態(tài)考察,這也是自“2006年長江豚類考察”宣布白暨豚功能性滅絕以來,該研究所首次針對江豚的全面科考。
按計劃,為期40天的科考行動中,來自水生所和國內江豚保護區(qū)的專家及在漢大學生、市民志愿者約30人將在武漢集結,分兩條科考船赴宜昌、上海長江水道開展調查。
中科院水生所豚類研究專家王克雄博士介紹,此次科考除采用傳統(tǒng)目視、聲學觀察手段外,還將使用魚探儀等先進設備對長江魚類資源和洞庭湖、鄱陽湖水質采樣分析,最終形成涵蓋長江江豚數(shù)量、分布、主要威脅,以及自然保護區(qū)調整、保護對策調整在內的科考報告。
據水生所統(tǒng)計,江豚現(xiàn)存約1000頭,1993年后每10年長江干流中江豚總數(shù)下降約一半。
昨日,水生所同時發(fā)布了長江江豚保護行動計劃(征求意見),未來水生所等部門將通過自然、半自然遷地保護區(qū),自然棲息地保護等方式減緩江豚種群衰退,阻止其滅絕。市民也可通過江豚救助熱線(027-87800371)或郵箱(bcf@public.wh.hb.cn)為江豚保護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shù)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