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山東文登全力推廣"刺參精養工程",廣泛應用海參養殖新技術、新成果,使海參養殖成為漁業增收的主渠道。
文登市海參養殖戶楊維萍承包了1000畝養殖池,今年她投資4000多萬元對參池全面改造,采用最先進的納米微孔增氧技術替代傳統的充氧機,解決了充氧機易堵塞、無法有效充氧的問題。
同時,她把海參附著基由單層改為三層,增加了養殖密度,提高了產量。
楊維萍說,傳統養殖放海參苗一畝地只能放五六十斤,現在實行納米先進養殖技術,一畝地放苗達到一百五十斤,效益是以前的三倍到四倍。
楊維萍還在參池內創造性地應用立體養殖技術,在池底養殖成品海參,水面架設網箱培育小參苗,提高放養成活率。
立體養殖有兩大好處,第一小苗在水面網箱內,充分利用水面養殖;第二成品參在水底有網箱遮陽,大部分不休眠,繼續生長。
上世紀90年代,文登在全國率先探索出刺參養殖這一高效養殖項目,但隨著養殖時間的增長,參池逐漸"老化",設施不全、硬件不足、技術落后等問題制約了海參養殖業的發展。
針對這一實際,文登廣泛應用新技術、新成果,提出了"一改二推三應用"的刺參池塘改造方法,改換附著基,改建標準池塘,改善進排水系統,對新改建的參池全部推廣微孔增氧設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夏季風險期和嚴冬結冰期因參池缺氧給海參養殖帶來的影響。
今年以來,全市海參養殖面積增至3.5萬畝,其中改造海參池塘1萬多畝。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