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青海湟水河每天都從我們身邊流過,可是誰也沒有想到,曾經的湟水河是魚兒的天堂,擬鯰高原鰍就是湟水河里的土著居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種被本地老百姓稱作“石板魚”的小家伙曾活躍在湟水河,而如今在湟水河里卻鮮見它們的身影。
擬鯰高原鰍是一種生活在海拔較高的高原河流魚類,屬于冷水魚,它喜歡潛伏于干流、大支流等水深湍急、有礫石底質的河段,也棲息于沖積淤泥、多水草的緩流和靜水水體中。擬鯰高原鰍可食用,肌肉豐腴、肉味佳,具有藥用價值,已被我省確定為省級保護水生生物。
據了解,在全省分布的各類水生生物中,魚類有49種,多數(shù)種類為我國特有的高原珍稀物種。我省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確定對我省大鯢、水獺、川陜哲羅鮭3種國家二類保護水生生物,以及西藏山溪鯢、黃河雅羅魚、青海湖裸鯉、擬鯰高原鰍等14種省級保護水生生物全面實施保護。
說起石板魚,市民肖先生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南川河(湟水河支流)中這種魚較多,它們常常躲在石頭下,那時抓魚是孩子們的一大樂趣。尤其在春夏季節(jié),孩子們三五成群地到河邊玩耍,大家趟水,任由小魚從腿邊游過。采訪中,一位從事水資源保護多年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1997年他還在南川河中發(fā)現(xiàn)有石板魚,今年為了了解魚類在湟水河的生存狀況,他和幾位同事曾在南川河畔打撈過三四天,結果是失望而歸,沒有發(fā)現(xiàn)它們的蹤跡。他分析說,長期以來,由于氣候變異、環(huán)境變化以及大量污水排進河道等原因,致使石板魚等水生生物賴以棲息、攝食和繁殖的場所遭到破壞。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shù)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