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去年在青海化隆回族自治縣蘇只水電站庫區投放的3萬尾美國三文魚魚苗,經過一年的飼養,今年7月,經技術人員現場測定,三文魚平均重量達750克,目前已陸續上市,備受市場青睞,以每公斤50元計算,預計產值達150萬元,除去魚苗、飼料等成本,純收益達45萬元。水產養殖成為沿黃群眾增收致富的新亮點。
黃河蘇只水電站建成后,在1300畝的水域面積上帶領村民發展網箱水產養殖業,成了拓寬沿黃地區農民就業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2008年,甘都鎮水車村13戶村民每戶出資5萬元,共計65萬元,于當年年底成立了水車村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第二年80個網箱建成下水,并投放了虹鱒魚魚苗。
“我們養殖的虹鱒魚從開始上市,每斤批發價在13元左右,合作社已經掙回了30萬元,沒想到效益這么好。”70歲的厙存福老漢做夢也沒想到莊戶人家如今變為漁民的現實。
為充分利用現有的11萬畝黃河水域資源,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發展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綠色品牌產業,2011年,化隆縣按照“政府引導、項目扶持、農戶參與、協會帶動、公私聯營”的思路,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黃河冷水魚養殖,計劃到“十二五”末發展高原黃河冷水網箱面積20萬平方米,設置網箱5560個,實現產值1.65億元。
截至目前,化隆縣已有水車、向東、米乃亥等7個村開始發展網箱水產養殖業,共建成網箱336個。今年,縣上還投入250萬元壯大網箱水產養殖,對養殖戶的魚苗和飼料給予一定補貼,扶持發展。
化隆縣水產站副站長馬玉花說,繼成功引進虹鱒魚、金鱒魚等7類品種后,去年,永福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利用自流泉水孵化技術,在甘都鎮水車村孵化出從美國引進的三文魚魚苗,成活率在96%以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