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土著”三文魚陸續上餐桌
我市從挪威引進的這種三文魚苗種經過海水養殖口味更好肉質更有彈性
記者昨天從有關部門獲悉,我市從挪威引進的三文魚苗種,經過14個月的馴化已經長到成魚,近期將陸續被端上市民餐桌。
目前我市的三文魚養殖主要集中在膠州,養殖老板徐寶榮告訴記者,三文魚屬于低溫魚,但青島的海水溫度偏高。為解決這個難題,他們把養魚的大棚外面蓋上草簾,從地下抽取介于海水和淡水之間的地下水,溫度控制在15攝氏度左右。大棚里的光線、溫度完全仿照海底環境,魚池里的水也不是靜態的,而是由池底向上噴出,感覺像在大海里,以此“蒙混”三文魚。
據了解,國外三文魚的生長周期是18個月,一條長成的三文魚一般在1.5公斤到2公斤。我市從挪威引進三文魚后,初期讓魚苗生活在淡水中,然后經過一系列馴化工作后,引入海水中養殖。據介紹,目前島城養殖的三文魚重量在三公斤左右,因為經過海水養殖,口味更好,比淡水三文魚要鮮,肉質更有彈性;生長周期短,大約13到14個月就能上市。
據介紹,從國外進口的三文魚,在酒店一般每公斤售價260元左右,“土著”三文魚的批發價格僅在72元/公斤左右,年產量可達到20噸,可滿足普通市民吃“貴族魚”的需求。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