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實踐現場
又一個暑假即將結束,同學們即將開始新的校園生活,他們都是怎樣度過自己的暑假生活的呢?正值夏日炎炎,酷暑難耐之際,華中農業大學的學生利用暑假時間在老師的指導下于武昌南湖開展了2012年創新性實驗——《水培水生植物凈化南湖水質》。實驗由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張世萍教授帶隊,來自水產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的數十名本科生參加了實驗。
曲徑通幽處,基地草木深
“組長,我迷路了!”正在基地后方的菜地移植蔬菜的沈鵬接到實驗小組成員蔣威的“求救”電話,詢問了一下他的具體位置,讓他不要亂動,馬上就起身去接他。
因為實驗基地位于獅子山深處,小道又難以辨別,可謂是“曲徑通幽處,基地草木深”,所以才上演了剛才的“驚險’一幕,最終蔣威同學順利脫險。
走進實驗基地,同學們無不贊嘆它是“純天然,原生態”,用鐵絲網圍起的基地內有鴨子,母雞,還有一只看家護院的黑狗,房前是幾口池塘,房后是一篇菜地,周圍全是是獅子山茂密的森林。
按照實驗方案,實驗小組成員們先是移植竹葉菜、小白菜等多種蔬菜,不夠的由張老師和幾位同學到菜市場購買。然后用廢舊的樹枝制作木筏,“你們認為木筏上層和下層的網應該怎么布置比較合適呢?”張老師問。經過同學們認真討論,一致認為應該上層網稀疏一些一些,下層致密一些,這樣更有利于蔬菜扎根,生長。
“張老師,什么時候您把那只大母雞殺了犒勞我們一下啊?”來自水族0903班的黃勇開玩笑地說。同學們在實驗之余與教授談笑風生,親密無間。
湖水“綠如藍”,能不親下水?
烈日當頭,一群頭戴草帽,抬著木筏的年輕人跨過馬路,走到獅子山北面的實驗水域,接下來便是把蔬菜按種類均勻地種植到木筏的網洞里,然后抬下實驗水域。
實驗水域位于生活污水排放口,遠遠就聞到刺鼻的臭味,水面飄著各種生活垃圾,放眼望去滿目綠色,同學們犯愁了,這水誰敢下?
“學長不上刀山誰上刀山,學長不下火海誰下火海!學弟、學妹們靠邊站,作為學長,我來下!”正在大家猶豫不決的時候,水產0901班的何輝挺身而出。
穿上笨重的防水服,何輝在大家的鼓舞下一步一步走下了實驗水域,在岸上人員的協助下圓滿完成了任務。因為防水服密不透氣加之體力消耗出了很多汗,脫下防水服時,整條褲子像剛從水中撈起來一樣,“學長辛苦了!”一位學妹見狀趕忙遞過來一瓶礦泉水。
經過幾天的艱苦奮戰,大家齊心協力終于把全部木筏布置到實驗水域,前期實驗基本完成。實驗植物在南湖中生長到一定大小后需要收割,測量植物中氮磷等元素的含量,并比較哪種植物凈化水質的效果最好。
試問南湖水,別意誰深淺
離別江城在即,回顧實驗中的點點滴滴,實驗小組成員們感慨萬分。
實驗前教授要求查閱中、英論文各50篇,獨立完成實驗規劃,由于時間緊迫,參加實驗的同學不得不在學校計算機室熬夜整理,大家累了休息一會兒,然后再接著查閱。江城的夜晚格外悶熱,只有電扇在不知疲倦地轉著,但絲毫吹散不了蒸騰的熱氣。“組長沈鵬特地從樓下的超市買來一個大大的冰鎮西瓜,大家爭先恐后地吃著,瓜皮散落得到處都是。”一個同學說道。
“記得和張教授一起到菜市場買菜時,我們認真地和小商小販們討價還價,當小販得知旁邊的是教授,買的菜是用來做實驗時,竟豪爽地同意一元一把。忙完實驗后回到基地后,老師還拿出冰箱里的冰鎮西瓜慰問大家。”參加實驗的未興文同學回憶道。
早在實驗動員大會上,張教授就告訴大家南湖污染嚴重,亟待治理,這次實驗很有意義。正如《大學》中所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革舊圖新。在這次實驗中,同學們收獲的不僅僅是科研知識,更是作為大學生的一份社會責任感,還有一個充實的假期,他們流下汗水,留下清潔,帶走成長。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