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性情兇猛的黑魚因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被奉為“盤中佳肴”,然而,傳統模式帶來的水污染讓養殖戶陷入“魚水之爭”的尷尬境地。近年來,余杭通過擴基地、抓標準、扶龍頭、創品牌、拓市場,大力發展高效生態漁業。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區委書記徐立毅介紹說,余杭區現有水產養殖水面12萬畝。2011年全區水產品總產量6.38萬噸,漁業總產值16.17億元,“這里培育出的
"吃素黑魚
"已經游到上海市民餐桌上,反響很不錯。”
養殖1000畝黑魚可污染1個西湖
其實,黑魚養殖在余杭區已有20多年,是繼甲魚和青蝦后該區又一產值超億元的水產養殖品種。黑魚產業帶動了飼料、漁藥、銷售和加工等一批行業的發展,但也遇到了新問題,余杭區漁業漁政管理總站站長沈志剛直言不諱:“多年來,一家一戶僅限于親本篩選的繁育模式,導致了種質退化,造成黑魚生長速率下降,產量降低。同時,由于黑魚以冰鮮魚為食,導致水體快速污染,增加了魚類病害傳播的可能性。黑魚養殖期間換水頻繁,尤其是夏秋高溫季節平均15天即大量換水,一個養殖周期需換水10次以上,排出的養殖污水對自然水體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據估算,養殖1000畝黑魚就可以污染1個西湖,黑魚好吃水難清。
新培育出的黑魚品種“杭鱧1號”破除了這一困局。新型黑魚的父本來自錢塘江野生烏鱧,母本則來自廣東珠江水系的斑鱧。沈志剛介紹,“杭鱧1號的粗蛋白、氨基酸總量含量均高于烏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黑魚。兩者在外形和口味上并無差異。”新品種以人工飼料為主,基本實現“變吃葷為吃素”的要求,一個養殖周期內單位面積廢水排放量減少90%。與過去相比,“杭鱧1號”每畝平均利潤增加5000元以上。目前,余杭區黑魚池塘專養面積超3642畝,產值1.77億元。
微微流動的水可預防甲魚疾病
談起余杭的甲魚,遠近聞名,養殖的國家標準在這里起草足以說明其地位。余杭綠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志林表示,養好甲魚首先得處理好水質問題。在綠望農場120多畝養殖區域內,每個池內都埋設了進水管和出水管,有20公分長,粗6寸,以50立方米/天的緩慢速度在進出水。“有效的微流將有利甲魚生長。在炎熱夏天能保持水質潔凈,減少或根本無需使用抗生素對甲魚進行疾病預防。”據悉,余杭區生態甲魚養殖量已達5000多萬只。
余杭區區長朱華介紹說,到2015年余杭區現代都市農業呈現“一中心四板塊”布局,具體到生態漁業板塊,將以運河、塘棲、徑山、余杭、仁和等鎮為重點區域,形成生態化、產業化、集約化的漁業集聚區。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