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來臨,月圓時大閘蟹也肥了,又是每年中國人吃大閘蟹之時。但此時此刻,西半球的德國百姓卻頭疼不已,因為德國大閘蟹入侵當地生態圈,成為德國唯一的淡水蟹種,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將大閘蟹賣給當地華人餐館。德國大閘蟹泛濫成災。
中國大閘蟹入侵德國 被出售給華人餐廳緩解生態危機
中國大閘蟹入侵德國 被出售給華人餐廳緩解生態危機
毀壞漁網,傷害魚類,破壞堤壩……來自中國的大閘蟹如今在德國河流泛濫成災,損失被爆高達8000萬歐元。這些來自中國的大閘蟹早在1900年就開始“移民”到歐洲。1912年,德國首次有官方報告說,發現了這種中國特有的大閘蟹。1933年,德國科學家調查后認為,大閘蟹是通過商船的壓艙水從中國“移民”到歐洲的。 這些每天能爬行12公里的“裝甲動物”還善挖洞穴,破壞水壩。它們還會毀壞捕魚工具,吃掉漁網里弱小的魚蝦。甚至,一些工業基礎設施也成為它們的破壞目標。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稱,僅在德國大閘蟹造成的損失已高達8000萬歐元。
不過,德國漁民最近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把大閘蟹出售給華人餐館。
以前,德國漁民對付大閘蟹的繁衍,主要是把捕撈來的螃蟹用于制造肥皂或動物飼料,或者簡單地將它們大量殺死,但效果并不明顯。同時,他們反對用化學藥物殺死大閘蟹,因為這樣可能殺死鰻魚等魚類。后來,路德維希魯斯特一帶的漁民成為第一批開始“吃螃蟹”的人。他們定期向愛好美食的中國、越南家庭,以及亞洲超市、餐館出售大閘蟹,每公斤能賣到5—8歐元。如今,很多德國的漁業公司和漁民都開始做這門生意,多少還能緩解夏季蕭條的漁業行情。
饕餮美食莫忘保護環境
事實上,中國的水質污染,地質污染,以及環境污染,不光影響了大閘蟹等水生動植物的生存空間,也在破壞了國人的人身健康和生存領地。近些年來,每逢夏季就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上演的“看海”“鬧劇”就是典型的例證。人類的生命力固然頑強,但也抵擋不住過多的化學染料和生物制劑的威脅。在追求經濟繁榮、GDP增長之際,我們若不能謹慎對待環境、肆意污染、只在乎表面風光和暫時的口福之欲,終局必將傷痕累累、千瘡百孔。
到那時,我們恐怕真的只能在紙面上看大閘蟹、憶大閘蟹、“吃”大閘蟹了。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