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站在海邊,遼寧省大連市長海縣廣鹿鄉海洋辦主任王吉敏手指大海深處:“這里生活著中國的頂級河豚,11月末,就開始出口到國外了。”一臺拖拉機載著記者進海,著實感到新鮮。王吉敏說:“拖拉機當橋,這樣才可以登船,不然,只能淌著海水登船。”
他告訴記者,長海縣已經探索出河豚魚南苗北養當年收獲養殖模式:“前面,就是河豚魚的養殖區了。”隨其手指方向望去去,只見一望無際的海面上漂浮著一排排白色的浮筏。
當年都當垃圾埋掉了
在前往河豚養殖區的漁船上,當地的一位老漁民向記者講述著河豚魚的故事:“我出了一輩子海,打了一輩子的漁,對河豚魚,那是一點不陌生。”
老漁民回憶道,在上個世紀80年代之前,漁民每次出海回來,都能捕撈回來幾十條河豚魚,那時候,我們也知道這種魚有毒,更知道市場上不允許賣這種魚,所以,船到岸以后,我們就會把這些河豚魚挑出來,當成垃圾丟掉。結果,貓狗就叼著河豚魚吃或玩,結果吃完之后,都丟了性命。再后來,村里就不讓我們隨便丟這些河豚魚了,一般出海再捕回河豚魚,都是挖坑埋掉。
廣鹿鄉海洋辦主任王吉敏則告訴記者,在老漁民眼里,河豚魚在那個年代是不受人待見的,都把河豚魚當成了垃圾魚:“上個世紀90年代,有人上島專門收購河豚,給的價格也很高,說是要出口日本。也就從這時起,河豚魚從
"垃圾魚
"一下子變成了價格最高的
"貴族魚
"。”
一噸價格都在10萬元以上
說話間,漁船已到河豚的養殖區,大連天正實業廣鹿島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旭告訴記者,這些浮筏下養殖的不是傳統品種的扇貝、海參、鮑魚,而是河豚魚:“春天,在河北的養殖基地苗種孵化,5月中下旬往海里進,到11月末開始出口,剩余部分在旅順基地越冬,來年五月份再運到海上去,河豚魚價格都在10萬以上一噸,三齡魚在13萬到14萬左右,出口的國家主要是日本、韓國。”
廣鹿鄉海洋辦主任王吉敏說,河豚魚是暖水性海洋底棲魚類,在我國各大海區都有分布,過去,河豚魚養殖區主要集中在南方海域。廣鹿鄉河豚魚南苗北養當年收獲養殖模式,是一種有效的探索與嘗試:“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區域比較好,南面有屏障擋著,北面和西面都有屏障擋著,這個海域的深度和水質各個方面都適合河豚生長,今年的網箱數量,要達到500到600箱。”他說,現在的廣鹿,正逐步淘汰傳統養殖品種,“像蠣頭、扇貝正不斷被淘汰,很多新品種,都在不斷地更新,河豚養殖就是其中的一種。”
據了解,目前,大連河豚魚產量每年在2000噸~3000噸,以出口為主,日本、韓國是主要市場。
20萬就業大軍圍著河豚轉
大連河豚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廣鹿鄉海洋辦主任王吉敏告訴記者:“大連河豚絕對是一塊金字招牌,大連河豚產量在國內占有相當大份額,尤其是出口量占到國內河豚出口總量的80%以上。”
據了解,河豚魚是目前我市地產魚類出口量最大的品種。北方地區養殖品種為紅鰭東方鲀,我市產量占全國紅鰭東方鲀50%以上,出口量占全國80%,是環渤海地區河豚魚出口集散地。遼寧、山東、河北三省的河豚魚養殖企業已達70余家,河豚魚產業上下游從業人員多達20萬人以上,出口及國內銷售產值近20億元。
許多業內人士表示,河豚魚養殖本來可以產生巨大的產業帶動作用,但現在基本全出口的格局使國內河豚產業鏈過短,帶動效果不明顯;河豚味美且營養價值很高,但國內消費者卻少有機會享用。袁旭說,大連河豚有點“墻內開花墻外香”的感覺,如果國內市場解禁的話,河豚魚市場將得到迅速釋放。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