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萬峰湖養殖基地大力實施新技術,取得了生態有效保護、農民增收的“雙贏”效果,最近被農業部授予“2006年全國健康養殖示范區”稱號。
黔西南州萬峰湖是南盤江修建天生橋一級電站形成的人工湖,湖區水域面積177.75平方公里,貴州占82.23平方公里,最大庫容102.5億立方米,是西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泊,也是目前貴州最大的淡水養殖基地。
2002年以來,因為湖區農民發展養魚和旅游業,湖水污染加重。2005年5月,國家環保總局在萬峰湖召開治理萬峰湖污染緊急會議,邀請水利、水產專家商討對策。
黔西南州畜牧水產局劉繼紅介紹:由于流域污染,湖水營養富化,從2001年開始,湖區出現“水華”逐年加劇。2004年,湖區80%的水面被10厘米左右的綠色“藻漿”覆蓋,水體透明度急劇下降,網箱養魚缺氧,水電站發電機葉輪敷滿水藻,只好停機檢修。水體污染給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還湖水清澈刻不容緩。
2月3日,筆者從天生橋水庫大壩沿湖而上,在150公里的湖面上,整齊有序的養魚網箱,是一條望不到頭的長龍,蔚為壯觀。湖中水質清澈,10米以下還能見到游戲的魚蝦。
黔西南州畜牧水產局局長毛繼恩說:為了還湖水清澈,我們做了五個方面的努力。一是嚴格控制投餌網箱,使用證發放5000個以內,面積270畝以內。現在實際發證2000多個,有效控制了生產性水源污染。二是大力發展濾食性魚類養殖。目前濾食性網箱面積1361畝,2萬多個,庫汊欄網養殖濾食性魚類2000多畝,產量6098噸。目前,已建成一個大規格鰱魚、鳙魚魚種網箱培育基地,一個300畝淡水珍珠養殖示范場。三是科技培訓。組織湖區一市一縣六鄉鎮的養魚戶進行11期培訓,培訓了1000多人。州、市、縣水產專家經常巡湖巡漁,對漁民傳授科普知識。讓農民們知道一口20平方米的濾食性網箱初始成本六七百元,年維護成本幾十元,年效益1500元左右,是一條致富的好路子,養殖濾食性魚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興義市八達章辦事處壩汪組村民賀方明家,2005年建了110口濾食性網箱,現已年收入50多萬元。四是強化漁業行業管理。黔西南州畜牧水產局副局長覃黔平說,湖區現在有一套控制水面使用、入湖種苗檢疫、餌料魚藥監測、疫病防治、出庫魚質量檢測的制度,從無序化走向了有序化。侖江鄉一心村支書岑亭寬說,該村成立濾食魚養殖協會,有會員21戶,鄉協會有800多戶,全村靠養魚人均增收600多元,去年村人均純收入2500元。五是推進產業化經營,延伸產業鏈條,實現漁業增長方式的轉變。萬峰湖一業帶多業正在興起。目前,規劃水面已利用70%左右,剩下水面用在內部結構調整,使一些更好的濾食性魚類入庫養殖。在萬峰湖鎮、巴結鎮、侖江、未羅蘭等地,圍繞漁業的漁具制作、加工、餐飲、觀光休閑旅游業已悄然興起。
如今,萬峰湖的“盤江魚”,以體碩鱗光,肉細滋香而名播千里,每天有十多輛車把幾萬公斤魚運送到昆明、貴陽、重慶、成都、南寧等地,連“湘魚送黔”的湖南,也來拉“盤江魚”。萬峰湖已成為黔、滇、桂的一座金湖。去年僅興義市湖區產魚12000噸,產值達1.2億元。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