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9月份,全省共對25個養殖品種(其中魚類12種,甲殼類5種,棘皮動物1種,貝類4種,藻類1種,爬行類2種)的病害發生情況進行了監測報告。
1病害測報情況分析 測報數據分析結果顯示,9月份全省共有草魚、鯉、鯽、鰱鳙、虹鱒、烏鱧、魴、鱘、鱖、大菱鲆、半滑舌鰨、南美白對蝦、日本對蝦、梭子蟹和刺參15個養殖品種發生了16種病害,其中細菌性疾病9種、真菌性疾病1種、病毒性疾病3種和寄生蟲疾病3種。牙鲆、中國對蝦、河蟹、海灣扇貝、蝦夷扇貝、櫛孔扇貝、牡蠣、海帶、黃河口鱉、中華鱉等10個養殖品種在本月未監測到病害發生。
1.1魚類病害發生情況 1.1.1草魚 池塘養殖草魚發生了腸炎病、爛鰓病、赤皮病和草魚出血病4種病害,部分地區有多病并發現象,腸炎病、草魚三病并發癥、草魚出血病在全省的平均發病率分別為0.2%、1.1%和0.3%,平均死亡率分別為0.036%、0.15%和0.004%。網箱養殖草魚監測到錨頭鳋病1種病害,平均發病率與死亡率分別為4%和0.22%。
1.1.2鯉 池塘養殖鯉發生了爛鰓病、細菌性敗血病、腸炎病、車輪蟲病和錨頭鳋病5種病害,各病害在全省的平均發病率分別為3.27%、1.98%、0.04%、0.05%和0.08%,前2種病害平均死亡率0.016%、0.014%,后3種病害未導致死亡。網箱養殖鯉監測到爛鰓病與細菌性敗血病2種病害,其平均發病率分別為0.6%、7.06%,平均死亡率0.007%、0.013%。
1.1.3鯽 池塘養殖鯽發生了細菌性敗血病、爛鰓病2種病害,其全省平均發病率分別為12.5%和9.2%,平均死亡率0.47%和0.49%。網箱養殖鯽發生了爛鰓病1種病害,平均發病率與死亡率分別為6.35%和0.009%。
1.1.4鰱鳙 監測到爛鰓病和細菌性敗血病2種病害,其全省平均發病率分別為1.45%、6.9%,發病區內死亡率分別為0.033%、0.56%。
1.1.5虹鱒 發生了腸炎病(細菌性敗血病)并發癥,全省平均發病率與死亡率分別為10.7%和9.4%。
1.1.6烏鱧 發生了細菌性敗血病1種病害,其全省平均發病率與發病區平均死亡率分別為1.7%和0.04%。
1.1.7魴 監測到爛鰓病1種病害,該病的平均發病率與發病區平均死亡率分別為0.74%和7.2%。
1.1.8鱘 發生了腸炎(水霉病)并發癥,該病的平均發病率與發病區平均死亡率分別為5%和3.3%。
1.1.9鱖 監測到爛鰓病1種病害,該病的平均發病率與發病區平均死亡率分別為14%和1.66%。
1.1.10大菱鲆 發生了愛德華氏菌病和腹水病2種病害,其平均發病率分別為0.13%和0.073%,愛德華氏菌病的發病區平均死亡率為0.1%,腹水病未造成死亡。
1.1.11半滑舌鰨 發生了腸炎病1種病害,該病的平均發病率與發病區平均死亡率分別為7.96%和0.14%。
1.2甲殼類病害發生情況
1.2.1南美白對蝦 監測到紅體病、白斑綜合征和肌肉白濁病3種病害,其全省的平均發病率分別為5.7%、0.19%和1%,死亡率分別為2.75%、0.12%和0.08%。
1.2.2日本對蝦 發生了白斑綜合征1種病害,該病的全省平均發病率為1.76%,未造成死亡。
1.2.3梭子蟹 監測到牙膏病和纖毛蟲病2種病害,其全省的平均發病率分別為16%、5.86%,發病區內平均死亡率分別為0.007%、0.14%。
1.3棘皮動物病害發生情況
刺參發生了腐皮綜合癥1種病害,其全省的平均發病率為0.66%,該病未造成死亡。
2十月病害預警預測 10月易發病害:鲆鰈類纖毛蟲病;刺參弧菌病。
預防鲆鰈類纖毛蟲病,可采取加大水循環量、定期倒池、做好養殖池消毒工作等措施,注意合理投喂,提高餌料利用率,防止水質敗壞。
預防刺參弧菌病,要注意做好換水工作,防止養殖環境惡化;控制池水透明度,防止敵害藻類大量孳生;注意觀察池底底質狀況以及刺參活力、體表變化、攝食與糞便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還可通過使用益生菌、底質改良劑等來改善水環境與底質狀況。2012年10月24日2012年10月24日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