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相關部門的技術指導下,我們采用了‘封閉式循環海水養殖系統’,實現了養殖海水循環利用,不僅最大限度避免了在換水過程中將一些細菌、寄生蟲及其他有害水產動物帶進養殖場的弊端,還大大減少了養殖廢水排放對海域生態環境的污染。”記者日前在河北省秦皇島江鵬水產養殖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參觀時,工作人員這樣介紹。
傳統模式有哪些弊病?
對環境污染較大,易發生病害
據了解,傳統養殖模式用水更換頻繁,對環境污染較大,易發生病害;用藥物防治病害和清理養殖池,容易造成成品魚藥物殘留超標,增加養殖風險,已不適合現在的市場需求。
作為較早實行海水工廠化循環養殖的水產養殖企業,江鵬公司早在2008年初就打破了傳統養殖模式,率先引進封閉式循環海水養殖系統,確保成品魚的“生態”品質,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和養殖風險。公司采用循環海水養殖技術后,養殖效益翻了近一番。
其實,江鵬公司只是昌黎縣實行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昌黎縣對漁業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依托沿海灘涂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水工廠化養殖業,水產部門多次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全封閉式循環水工廠化養殖項目已在全縣得到推廣。
新模式有何好處?
提高產量,降低病害率
“全封閉式循環水工廠化養殖模式主要是利用生態平衡原理,采用物理處理、生物降解、微生態調控等現代無公害健康養殖的新技術,營造一個相對穩定的魚類生長環境,提高養殖效益,并減少對外部海水的污染,實現海水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昌黎縣環保局局長王志紅說。
這套系統的循環水凈化過程包括分離池(殘餌、糞便等與水的分離)、海水多級沉淀池、凈化池、砂濾設備、蛋白分離器、生物過濾器、增氧機及紫外線消毒設備。其中,通過在生物過濾器中添加微生物制劑,改善海水水質環境、提高魚類免疫力、降低發病率。
餌料方面主要解決不同魚類不同生長階段的顆粒餌料系列組合問題,確定適宜的投喂率和投喂頻率。同時,需要對水泥池及用具的定期消毒,對水溫和鹽度的控制等因素進行優化,找出最佳管理措施。
據介紹,通過封閉式循環水養殖,每立方米水體魚類產量由傳統養殖模式的6kg增加到現在的24kg,大大提高了產量,也提高了經濟效益。這是怎么做到的?一是通過養殖過程中病害率的降低,提高魚類成活率20%以上;二是養殖時間縮短,縮短了養殖周期,降低了養殖成本;三是由于循環水養殖殘餌少,減少了刷池次數,節省了勞動成本。
怎樣推廣新模式?
抓好技術攻關
雖然全封閉式循環水工廠化養殖模式有不少好處,但用慣了傳統模式的養殖戶還是有所顧慮,這主要體現在資金和認識上。對此,昌黎縣多方聯動,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扶植,鼓勵企業實行聯營,產生了聚合效應。同時,加強對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的宣傳與推廣,增加養殖戶對這項技術的了解和認識。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需要健全的技術體系。為解決這一問題,昌黎縣以產、學、研合作為主攻點,抓好技術攻關,把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合作交流作為提升昌黎縣循環水養殖技術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面對工廠化循環養殖技術含量高的問題,昌黎縣加強對全縣養殖戶的技術培訓。在陽光工程培訓中,組織水產專家和技術人員定期與養殖企業結成長期幫扶對子,從而更加及時、有效地消除企業的技術盲點和誤區。依托縣里網站及“漁信通”、“農信通”等短信服務中心,建立了水產養殖信息快速交流平臺,為養殖企業提供生產技術和市場供求信息。
截至目前,昌黎縣已形成多品種集約式工廠化養殖新格局,現有和正在改建、新建的循環水工廠化養殖企業達到7家,工廠化養殖車間面積已達到195萬平方米,實現了傳統管理模式向新型養殖管理模式的快速、平穩過渡。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