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寧德海參養殖者吳老板正在挑選海參
人工捯池,將籠里的海參倒出來
海參倒池機,一下將池里的籠全部吊起 文/圖 《水產前沿》雜志稿人 聶曉
海參倒池機
室內養殖,大約每隔3-5天就要進行倒池,清除池內的殘餌污物。傳統的方式是人工將海參籠一個一個挑起,把籠里的海參倒出來。
海參倒池機的出現,使這個環節的工作量大大減少。據山東安源水產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王亮介紹,使用自主研發的海參倒池機至少能減少該環節1/3的人工成本。
除此之外,筆者在山東安源水產公司還見到了板式換熱器。據介紹,冬天海水的溫度低,而海參的最適生長溫度是16℃,大部分育苗場都采用鍋爐加熱,而板式換熱器則可以利用排出的廢水的溫度來加熱新進海水,節能效果十分明顯。
“公司育苗水體5萬立方,整套板式換熱器耗資2000萬元,但一年可節省2萬噸煤,折合人民幣1800萬元,所以幾乎是當年就能收回成本。而板式換熱器的使用壽命至少是10年,熱交換率可達90%以上。”王亮說。
田橫有“三怪”
據即墨市海洋與漁業局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全市海參養殖面積為1.6萬余畝,2011年增加到了2.6萬余畝,幾近翻番。
現在的田橫鎮大約有7000個海參育苗棚,可能是全國最集中的海參保苗基地。田橫鎮一年出兩季海參苗,春苗供應北方市場,秋苗則供應以福建地區為主的南方市場。
羊山后村在田橫鎮最早興起海參育苗,從蓬萊拿苗回來再行標粗后銷售,原本靠捕撈為生的當地漁民充當了海參育苗行業的主力軍。
李朝陽是羊山后村規模較大的海參育苗者,有上萬立方水體的育苗車間,他同時也是羊山后村支部書記、羊山海參專業合作社董事長。近幾年,海參養殖業特別是“北參南養”興起后出現井噴式發展,羊山后村的育苗棚也如雨后春筍般崛起!艾F已發展到沒有可以用來建棚的地方了”,李朝陽告訴筆者。如今,羊山后村全村約700戶人家都跟海參打交道,其中500多戶有自己的海參育苗車間,其余則從事相關配套服務業,如經銷海參飼料、藥物、煤(冬天升溫保苗)及搭棚、中介等。
傳言10月左右的田橫有“三怪”!耙还帧保捍笮≠e館人滿為患,入住者基本上都是操著南方口音的外地人;“二怪”:海參苗養殖戶穿膠鞋開豪車,忙得不可開交;“三怪”:銀行門前排成行,居民大清早就去排隊準備查賬收錢。
然而今年,這“三怪”卻沒那么明顯,筆者11月初到田橫,到處仍是一片冷清,昔日的忙碌場景儼然不在。
“北參南養”巨虧,波及田橫
近三年來,“北參南養”刺激著福建海參養殖業規模不斷擴大。但2012年春季,福建海參滯銷,山東、大連的海參收購商趁機壓價收購,海參養殖戶大面積虧損!氨眳⒛橡B”在初嘗甜頭之后陷入困境。
福建寧德養殖戶吳老板介紹,“我去年抓了300萬的苗,賠了100萬,已經算是賠得少的了。虧得最慘的差不多賠了80%,投入了200多萬,最后收回的不到50萬。有統計數據說,去年福建總共投了3000萬斤海參苗,大概虧了25億!
去年,吳老板10月初就到山東采購海參苗了,而今年11月初才到的。據了解,福建海參年初遭受價格滑鐵盧后,小戶已經沒有資金了,養殖大戶也有一部分選擇退出海參養殖業。“大家現在都在觀望,等苗價再降一點。今年福建大約有50%的人退出海參養殖,購苗量估計減少1500萬斤左右”,吳老板說。
李朝陽也這樣認為,“目前前來購苗的南方養殖者還不到去年同期的1/5,以往的老客戶中,有不少人今年已經沒錢或者不打算養了。還有資金的也是說等過段時間再看情況,都在等苗價降到最低!
李朝陽給筆者算了這樣一筆賬,田橫今年的秋苗產量同去年持平,平均每個棚產3000斤,7000個棚,總產量將達2100萬斤。全鎮按照今年福建海參養殖減少50%的比例來算,田橫大概就有近萬斤的海參苗無處可銷。
對此,田橫的育苗者計劃進行大田和海域養殖。雖然田橫已經沒有土地可以用來養海參了,但很多人計劃往黃島發展大田養殖,把現在的參苗養成商品參。多數育苗者表示這個過程可能不會有什么利潤,但或許能解決苗種周轉問題。“現在山東地區成品參的價格約90-100元/斤,而目前苗價最多也就100元/斤,預計明年的成參價格仍將持續在90-100元/斤。”這是多數準備養殖商品參的田橫人的想法。
據了解,上市公司山東東方海洋集團計劃在田橫發展10萬畝的海域灘涂來養殖海參,項目正在審批中。
“如果能審批下來,這將有效解決田橫海參苗的銷路難問題。”李朝陽激動地說道,“養殖海參,應該說比其它的魚、蝦養殖都容易管理,只要把餌料、水質控制好,基本就沒有問題。我很佩服南方人,像福建的海參養殖者,他們能抱團出擊,成立協會。在北方,即使成立了什么協會,大家也不那么齊心一致,發揮的作用很小。但現在遇到棘手的問題了,田橫的育苗者也在思考,向南方人學習,開始琢磨以合作社為單位進行大面積海域養殖。”
評論列表 | ||||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