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2012年的“白水塘”已接近尾聲,對于不搭冬棚的養殖戶來說,今年的收成已定。近日,南方農村報記者對中山的對蝦養殖重鎮進行調查,發現今年中山的南美白對蝦價格一直高企(目前40枝/斤的對蝦塘頭價16元/斤),但由于病害嚴重,普遍減產,平均畝產只有200-300斤/畝,養殖成功率不到20%,效益比去年還低。
東升鎮勝龍村的大昌飼料經銷商劉東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今年養殖成功率很低,雖然飼料客戶數量有增加,但飼料的年銷量并沒有太大的增長,而且貨款回收的問題比往年都要嚴峻。此外,往年是30%的人賺錢,30%的人平本,40%的人虧損,也就是行業中流傳的“三三四”原則,但是今年已經不再適用,今年最多也就10%的人賺錢,10%的人平本,剩下的80%都虧本。
劉東還告訴記者,他的一個客戶有15畝的蝦塘,全年養了3造蝦都不成功。而且7月份南美白對蝦配合飼料的價格上漲了300元/噸,飼料、人工、塘租等養殖成本不斷增加,養殖戶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同時經銷商也面臨兩難的境地,不賒欠根本做不了生意,但賒欠出去又怕飼料款收不回來。面對這樣的養殖環境,他深表無奈,每走一步都膽戰心驚,賒欠也只挑那些有實力、有信譽的養殖戶。“今年還有幾十萬貨款在外面,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收齊。”劉東說。
阜沙鎮大有村養殖戶梁錫添也表達了相同的感受,今年他承包的30畝蝦塘每一造的畝產也就200斤/畝,產量之低是他養蝦這么多年來最慘痛的一年。蝦苗剛放下去的時候成活率還是挺高的,可以達到90%,但是中期病害就開始嚴重了,“偷死”更是時常發生的事情。是蝦苗、飼料、天氣、水質還是自己的管理水平出了問題?他一直都在找原因,但到產量為何這么低,至今依舊是一個迷。
梁錫添統計了一下身邊養蝦的朋友,賺錢的人不超過10%,剩下的20%的人平本,70%的人虧本。對蝦難養,草魚又沒有價格,面對如此低迷的行情,很多養殖戶都不知道明年養什么好,有一些已經把承包的蝦塘轉讓出來,明年不再養蝦。
面對如此惡劣的病情,養殖戶都希望專家們能夠找出問題所在,早點解決。其實早在8月份,就有87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對蝦專業和對蝦從業者齊聚泰國首都曼谷一起商討對蝦早期死亡綜合癥(EMS),也就是俗稱的“偷死病”,但最終還是沒有發現致病原因。
面對著同樣嚴峻的養殖環境,橫欄鎮六沙村的蝦苗兼飼料經銷商郭潤添表達了自己樂觀的一面,他認為每一個危險的背后都是一個機會,今年的“白水塘”已經過去了,現在應該把目光瞄準明年,每年的冬棚蝦都是考驗蝦苗和飼料質量品質的時候,雖然今年冬棚蝦的養殖面積會比去年減少,但是冬棚蝦在春節前后的價格都很高,這正是打響蝦苗和飼料品牌的好機會。他表示要通過優質的蝦苗和跟蹤服務來提高客戶的養殖成功率,客戶的養殖成績就是明年品牌推廣的“殺手锏”,他寄望明年會有一個好的開始。
據了解,今年珠三角對蝦養殖同樣遭受病害之困,如江門臺山地區的養殖成功率甚至不足一成,在當地養蝦的浙江人已經開始集體撤離,整體養殖的格局在明年可能將會發生變化。同樣,流行“魚蝦混養”模式的潮汕地區,今年對蝦養殖也遭遇了“滑鐵盧”,其中五成以上虧本,只有一兩成的人稍有贏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