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據中國漁業報消息,“今年南美白對蝦的市場行情較好,目前出塘價達到每斤15元~16元,預計今年利潤將超過400萬元。”廣西欽州農墾欽江農場負責人陳承鋒說。
欽州市背靠大西南,面臨北部灣,海岸線520多公里,海洋捕撈和沿海養殖資源豐富,連片的南美白對蝦養殖池塘讓養殖戶走上了一條致富路。近年來欽州市養殖規模不斷壯大,水產養殖業發展力度不斷加大,并充分利用水庫、淺海等閑置的水面,積極推廣無公害養殖技術,大大地提高了產品產量和質量,在海洋捕撈基本持平的情況下,仍然保持漁業生產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1992年以前,欽州沿海土地多為咸酸田,水稻產量不高,效益不理想,農民種糧積極性一直不高。廣西欽州農墾欽江農場結合沿海氣候、地質特點,充分整合環境資源優勢,轉變生產方式,現在成為廣西目前連片養殖規模較大的對蝦養殖基地,養殖水面達到1988畝。今年對蝦總產量達到250噸,總產值3875萬元,平均畝產650公斤,產值20150元。改造咸酸田進行對蝦養殖的成功,為周邊養殖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大家紛紛變“種”為“養”。農場積極為周邊養殖戶提供產品檢測、技術指導、飼料和藥物賒銷等服務,受益群眾達到470戶,帶動蝦塘建設6萬多畝,使對蝦每畝產量提高到1300斤以上,畝均增收2500元~3000元。
一邊是紅樹林保護區,一邊是對蝦養殖基地,如何做好發展和保護的平衡,既做到以水養蝦,又做到以蝦養水?“農墾欽江農場在發展水產養殖業的同時,把水環境保護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通過生物凈化和改善養殖廢水排放等方式,讓養殖廢水達到排放標準,既不破壞環境,又利用了有限的水資源,有效保護了廣西欽州茅尾海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使生態環境得到有效平衡。”陳承鋒表示。
為了達到“生態、健康、循環、集約”的要求,廣西對嚴重老化的中低產池塘進行標準化改造,一類塘改造每畝補助3000元、二類塘改造每畝補助1500元,通過標準化池塘改造極大地改善了水產養殖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增強了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提高了養殖生產綜合效益和資源利用率,水產養殖池塘的綜合效益明顯提高。欽州市養殖戶謝德告訴記者,他承包的460畝養殖池塘在經過標準化改造后,采用魚蝦混養的模式,畝利潤達到1萬元,附近像自己一樣進行池塘標準化改造的養殖戶還很多,養魚、蝦賺錢多了,養殖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欽南區通過政府引導、科技支撐和基地帶動合力打造無公害生態品牌,提高對蝦養殖的產品檔次和市場競爭力,出品的無公害對蝦走俏市場。據統計2011年,欽南區生產無公害對蝦7955.13噸,產值達2.23億元,無公害對蝦養殖成功率達到85%以上。目前,欽南區無公害對蝦養殖面積達13400多畝,主銷廣東等沿海地區。
欽南區嚴把種苗質量關,從源頭確保對蝦養殖品質,選苗上嚴把孵化、淡化關,定期對對蝦苗種進行檢疫,保證蝦苗不帶菌、不帶病,獲檢驗合格證后方可上市銷售。去年欽南區32家蝦苗場共生產蝦苗約35億多尾,確保蝦農買到健康的蝦苗。同時,欽南區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在對蝦投苗季節對全區對蝦飼料藥品經營市場開展治理整頓行動,查處銷售違禁藥品和假冒偽劣產品,為養殖戶生產保駕護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