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甘肅天水市武山縣龍臺鄉人靠著山清泉水,養起了冷水魚,不少養殖戶建起了新房,購置了小轎車,龍臺人的生活水平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龍臺鄉腰莊村和董家莊村,位于西河上游,上游植被良好,山溪匯集,年平均水溫5~19℃之間,發展養殖虹鱒、金鱒、七彩鮭等冷水魚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盡管已是數九寒天,看不見青山綠水的美景,然而在西河水中一對對鴨子、一群群虹鱒、金鱒魚在冷水池中游來游去。談起冷水魚的養殖,龍臺鄉腰莊村的楊茂榮說,近幾年來,通過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冷水魚養殖已經由8年前的幾戶人,發展到現在全村50戶,每年戶均分紅最多達20多萬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武山縣龍臺鄉人靠著山清泉水,養起了冷水魚,不少養殖戶建起了新房,購置了小轎車,龍臺人的生活水平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龍臺鄉腰莊村和董家莊村,位于西河上游,上游植被良好,山溪匯集,年平均水溫5~19℃之間,發展養殖虹鱒、金鱒、七彩鮭等冷水魚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盡管已是數九寒天,看不見青山綠水的美景,然而在西河水中一對對鴨子、一群群虹鱒、金鱒魚在冷水池中游來游去。談起冷水魚的養殖,龍臺鄉腰莊村的楊茂榮說,近幾年來,通過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冷水魚養殖已經由8年前的幾戶人,發展到現在全村50戶,每年戶均分紅最多達20多萬元。
武山縣金水灣冷水魚養殖專業合作社經理楊茂榮說:投資多人的分得多、最多一年能拿個20萬元,年毛收入100多萬元。
為了解決群眾發展養殖和農家樂缺少資金的困難,龍臺鄉通過各種渠道為群眾協助解決貸款,今年以來已爭取貸款300余萬元,年初養殖戶董君義由于操作失誤,2池魚全死了,損失6萬多元,鄉政府及時協助貸款10萬元,幫助再次進行冷水魚養殖和開辦農家樂。
武山縣龍臺鄉董莊村駐村干部康文亮說:這戶農戶通過養魚,以前家里情況比較困難,現在購買了兩套新農村,魚池現在也發展到5個魚池,每年的收入能有20、30萬元,改變了自己貧困的狀態,提高了生活質量。
目前,武山龍臺冷水魚遠銷蘭州、西安等市場,并供不應求,市場的需求遠超過養殖場的發展及產出速度。專家估算武山冷水資源量可承載300噸以上生產能力,年產值可達到1千萬元以上。在壯大冷水魚養殖的同時,龍臺鄉大力培育以農家魚莊為主的產業延伸鏈。
武山縣金水灣冷水魚養殖專業合作社經理楊茂榮說:農家樂開起來才是三年,在夏天人多的時候,平均收入5000多元,最多能收入10000元左右。
今年,龍臺鄉先后投資100多萬元硬化村道,新修護村堤防,為金水灣冷水魚養殖場至董莊新村道路兩側鋪設U型槽道路,建起了300平方米停車場,綠化、美化工程同步實施。
武山縣龍臺鄉黨委書記盧芳說:主要是為養殖業發展提供一條便利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條路的建成,我們的冷水養殖,生態的旅游,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武山縣金水灣冷水魚養殖專業合作社經理楊茂榮說:投資多人的分得多、最多一年能拿個20萬元,年毛收入100多萬元。
為了解決群眾發展養殖和農家樂缺少資金的困難,龍臺鄉通過各種渠道為群眾協助解決貸款,今年以來已爭取貸款300余萬元,年初養殖戶董君義由于操作失誤,2池魚全死了,損失6萬多元,鄉政府及時協助貸款10萬元,幫助再次進行冷水魚養殖和開辦農家樂。
武山縣龍臺鄉董莊村駐村干部康文亮說:這戶農戶通過養魚,以前家里情況比較困難,現在購買了兩套新農村,魚池現在也發展到5個魚池,每年的收入能有20、30萬元,改變了自己貧困的狀態,提高了生活質量。
目前,武山龍臺冷水魚遠銷蘭州、西安等市場,并供不應求,市場的需求遠超過養殖場的發展及產出速度。專家估算武山冷水資源量可承載300噸以上生產能力,年產值可達到1千萬元以上。在壯大冷水魚養殖的同時,龍臺鄉大力培育以農家魚莊為主的產業延伸鏈。
武山縣金水灣冷水魚養殖專業合作社經理楊茂榮說:農家樂開起來才是三年,在夏天人多的時候,平均收入5000多元,最多能收入10000元左右。
今年,龍臺鄉先后投資100多萬元硬化村道,新修護村堤防,為金水灣冷水魚養殖場至董莊新村道路兩側鋪設U型槽道路,建起了300平方米停車場,綠化、美化工程同步實施。
武山縣龍臺鄉黨委書記盧芳說:主要是為養殖業發展提供一條便利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條路的建成,我們的冷水養殖,生態的旅游,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