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山東濰坊市面上的海參都是“外來戶”,而如今,市場上的海參不少是本地產。11日,記者采訪獲悉,2010年起,海參在濰坊“落葉生根”,短短兩年多,全市海參養殖面積達3萬畝,年產量3000噸,其中相當一部分被本地市場消化。
據了解,2010年以前,濰坊的海水還養殖不出軟黃金海參。山東雖是海參養殖大省,但海參養殖多數集中在煙臺、威海等地,濰坊一直沒有本地產的海參。濰坊市民所消費的海參多從青煙威、大連等地運輸而來。而伴隨北海的開發,借鑒大連、東營等地海參池塘養殖經驗,2010年,海參終于在昌邑下營“落葉生根”。
最早一批進行海參養殖的隋新發說,昌邑下營的水質很好,非常適合海參生長,正常情況下海參養殖周期為兩年,但在這兒,一年零三個月就已經長成了。據養殖戶介紹,由于海參養殖面積有限,如今市場上供不應求,養殖效益也不錯,一斤能賣到80-120元錢,一畝水面的年純收入約有一萬元。
濰坊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介紹,由于養殖效益較好,海參池塘養殖勢頭強勁,很多原本養蝦養魚的漁民也養起了海參。目前全市海參養殖總面積已達3萬畝,畝產可達110公斤,年產量可達3000噸,可實現總產值5.4億多元,漸漸成為促進濰坊漁業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其中相當一部分被本地消化,有的還運往大連、濟南等地。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