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島上漁民正將收獲海珍品運往工廠
記者 孫雨竹
島嶼眾多,岸線綿長,大連周邊遼闊的淺海區域是各類海洋生物理想的棲息地。利用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發展海珍品底播養殖工程,可以加速海洋漁業的發展。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利弊,市人大代表許淑芬就發現,不合理的沿岸海域養殖會給自然生態造成災難性的破壞。年初兩會,許淑芬將這種擔心寫進了代表建議,上交給人大。她的這些擔心引起了人大與政府的關注,并作為重點督辦建議,加速辦理。
許淑芬的目的很簡單,保護資源,適度挖掘,從根本上確保大連海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及其海域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為此,她提出兩條建議——
【建議一】建議海洋漁業主管部門拿出建設海洋牧場切實可行的分期、分步、循序漸進的實施方案,積極推進我市的海洋牧場建設。
【建議二】希望政府部門出臺政策扶持海洋牧場建設,拿出一定數額的財政資金鼓勵并支持海洋牧場建設。
隨后,大連市海洋與漁業局就建議作出答復。據他們介紹,為推動海洋牧場建設,從2011年開始,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引導支持我市海洋牧場項目建設。當年出資5000萬元共扶持海洋牧場項目44個,發展海洋牧場規模26.8萬畝,吸引社會投資20.2億元。期間,市發改委給予全市6個區市縣28個海洋牧場建設項目下達專項資金3500萬元,帶動社會投資18.1億元,發展海洋牧場規模23.2萬畝;市財政局下撥專項資金1500萬元,扶持建設長海縣海洋牧場示范區項目16個,發展海洋牧場規模3.1萬畝,吸引社會投資2.1億元。與此同時,我市建立起大連市水產養殖業動態管理系統,對水產養殖及苗種生產單位進行普查登記,實現了我市水產養殖業的長效監管機制。

無菌化的作業空間提高了生產質量
目前,全市育苗室信息基本收錄完畢,正在對養殖企業信息進行收集整理。
海洋是目前全球最具潛力的經濟增長點和生存發展的新空間。建設海洋牧場既是保護海洋環境、恢復海洋資源的有效渠道,又是基于生態系統、環境友好的海水增養殖漁業生產方式。
可是,如何擴大范圍推進我市的海洋牧場建設呢?按照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在2012年,大連以長海縣海洋牧場為龍頭,將旅順口區、金州新區納入海洋牧場建設范圍,開始加快全市海洋牧場建設;同時,通過整合擴大海洋牧場建設范圍與內容,重新修訂全市海洋牧場扶持政策,擴大海洋牧場扶持范圍,全面推進我市海洋牧場建設。據了解,目前,我市的海洋牧場扶持范圍涵蓋海洋牧場良種開發、產業示范帶動、底播增殖投石造礁、深水抗風浪網箱建設、人工魚礁、產業化龍頭企業等等,通過政策、資金雙軌并進的方式,逐步轉變我市漁業發展的主攻方向。目前,大連海洋牧場建設面積已達30萬畝,創建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近250個,有水產品加工企業近600余家。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大連實現海洋經濟總產值1040.9億元,海洋經濟增加值421.7億元,增幅皆超過20%,高于全市經濟增長平均水平。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