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提要:美國夏威夷南美白對蝦從無發展到興盛,并成為全球核心的南美白對蝦原種親蝦選育基地。如此歷程,能帶給世界南美白對蝦養殖大國及南美白對蝦親蝦需求大國的中國何種啟示?
南美白對蝦一斤能賣2000塊?——是的,你沒看錯,在美國夏威夷養的南美白對蝦一斤能賣300美金。為何它有如此之魔力?在這座小島上,不僅有從事南美白對蝦種質選育的核心機構美國夏威夷海洋研究所(OI),還有從事南美白對蝦親蝦銷售的SIS、高健康、柯那灣等公司。
但在1979年以前,這個南美洲的養殖品種在夏威夷還沒有被引進。短短30多年間,南美白對蝦這個外來種,如何在美國的夏威夷生根并繁衍,成為世界上南美白對蝦的種源中心?在第八屆世界華人蝦蟹養殖學術研討會上,筆者專訪了來自美國夏威夷海洋研究所的李正森博士,請他講述夏威夷南美白對蝦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
1979年從日本東京大學博士畢業之后,李正森博士便來到了美國夏威夷海洋研究所,“最初只打算待一兩年過渡一下再回臺灣,沒想到做了一輩子。”李坦言。那時夏威夷剛剛開始研究南美白對蝦,在臺灣上學期間由于有著草蝦相關的研究經驗,李正森成為了美國夏威夷海洋研究所南美白對蝦選育項目的成員之一,“我見證了夏威夷白對蝦從無發展到興盛,也看到了臺灣從養蝦的‘王國’到‘亡國’。”1989年-2006年間,OI建立了9個南美白對蝦原始種,選育親蝦30萬尾,成為全球核心的南美白對蝦原種親蝦選育基地。
從2000年開始,中國也逐漸成為世界南美白對蝦的養殖大國及南美白對蝦親蝦需求大國,所有的進口親蝦幾乎全部來自夏威夷。“夏威夷可以成功我們為什么不可以?”對于中國的南美白對蝦選育,李正森博士顯然寄予了更多的期望。
FAM:夏威夷現在是世界上南美白對蝦最大的育種基地,最初為何進行南美白對蝦的選育?
李正森:事實上,夏威夷并不是南美白對蝦的發源地,南美白對蝦種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1979年夏威夷剛剛開始對蝦的研究,1980年,南美白對蝦才慢慢西移到夏威夷。1984年,美國政府資助7家單位進行對蝦研究時,我們夏威夷海洋研究所負責的選育項目,當時可供選擇的對蝦品種有草蝦、斑節對蝦、南美白對蝦、南美藍對蝦4種。但由于當時草蝦與斑節蝦的育種技術相對比較困難,因此我們只能在南美白對蝦與藍對蝦上做選擇。南美藍對蝦由于受到IHHNV病毒的威脅,而白蝦只是攜帶IHHNV病毒,因此南美白對蝦便成了我們選育研究的對象。當然,南美白對蝦在早期成長比較快,成活率比較高,對蛋白質需求量低,對植物蛋白利用率高等也是選擇它的重要因素。
FAM:一路走來,有遇到什么困難嗎?
李正森:例如對蝦產卵的數目少,個體之間存在差異,但也存在遺傳性。還有當時蝦感染IHHNV病毒不死,但我們不知道不死也影響蝦的成長。剛剛做的時候我們都不懂,很多都是邊走邊看邊學,也沒有想太多。最初我到臺灣向一些公司和養殖場介紹這個蝦時,很多都并不相信。如果那時他們就開始做了,說不定能賺很多錢。
FAM:您認為推動夏威夷成為當今白對蝦的重要繁育基地的因素有哪些?
李正森:夏威夷的對蝦養殖積累了很多很多年的基礎,很多很多年的智慧,而且是天時地利人和才造成今天的情形。首先我們選擇了一個正確的品種;其次夏威夷環境很好,基本沒有什么養蝦場。在美國一年至少要對養蝦場進行兩次病毒檢查,一旦發現對蝦攜帶或感染病毒就會關場清理,從業者也非常的配合。第三我們幾家聯合進行研究的機構非常開放,大家可以技術交換,可以把不同行業種類的建議或意見結合起來。如果碰到問題我們會一齊去討論,討論出結果之后就是任務的分配。我們養殖中心的計劃都是集合了大家的意見,并且這個意見的整合非常重要。還有就是夏威夷養殖場對于生物安全規則也很重視。
FAM:上世紀90年代初,對蝦白斑綜合癥大量暴發,美國有沒有相關的研究?
李正森:其實美國養蝦量少,沒什么蝦病,所以沒有相關的研究。美國蝦病研究者都是研究國外的對蝦疾病,亞洲是他們的試驗場。
FAM:目前國內也做了不少白對蝦方面的選育,但種源多數還是來自美國。
李正森:現在夏威夷對蝦養殖暫時沒有問題,當然可以保持現狀,但是保持現狀也意味著死亡的來臨。我們說要“change”,就是要改變,研究的東西不能停,一定要變,我希望大家開始思考下未來。如果夏威夷白對蝦選育一旦停止,那對全球對蝦的養殖基本上會有很大的沖擊,因為所有的種蝦基本都是從夏威夷來。
中國是水產大國,為什么要僅做代工,為什么要給別人控制而不能控制自己。據我了解,夏威夷一年買到大陸的種蝦有記錄的大概五百萬美金,加上沒有記錄的,總數大概還要更多。對太平洋地區的水產發展,我是期望美國可以繼續參與選育,但站在中國的立場上,為什么不能更進步。
FAM:夏威夷模式可復制嗎?
李正森:我見證了夏威夷白對蝦對蝦從無發展到興盛,也看到了臺灣從養蝦的王國到亡國。在夏威夷,1公斤白對蝦售價約600美元,差不多是普通對蝦價錢的120倍。所以我要說在報告中介紹夏威夷的發展歷史。當初夏威夷也是沒有蝦,夏威夷可以做我們為什么不可以做?人沒有高低之分,人是否有用其實就是做和不做的問題。中國的科學家會比美國的差嗎,我不認為是這樣。我想國內做水產的人肯定比美國多,政府用的錢也不會少,而且像臺灣那樣對病害的了解,國內對基因的了解都是不比美國知道得少。
引用別人的一句話:“未來會變成什么樣我們無法預料,但是我們對未來最好的預料方法,就是創造自己。”對蝦產業將來需要繼續向前發展,唯一的方面就是怎么去控制種源,如果做蝦沒有蝦種,自己的將來不能自己控制,也就只能永遠任人宰割。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