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湖水退去,冬日的竹林塘有點蕭條,一個中年男子正彎著腰從灘涂中拖著一麻袋東西吃力地往湖邊深一腳淺一腳走來。
中年男子叫江彬,一個寒風中的拾蚌者,你可別小看了他,雖然一年只能拾蚌三個月,但每月萬元的收入足以讓許多工薪階層羨慕。
拾蚌是個苦累活
對于拾蚌者來說,冬季是個好季節,因為他們可以在水面退出的灘涂中找“寶貝”。
河蚌,多生長于江河湖泊底部,爆炒河蚌是一道美食。
正是由于市場需求,就有了冬日湖面上的拾蚌者。今年42歲的江彬便是其中一個。
別以為他是個農民,其實江彬1983年將家從陽新陶港鎮江榮村搬到了縣城,在縣城購買了商品房,妻子在一家單位上班。
昨日下午3時許,記者見到江彬時,他正在用一根繩子拖著一袋子河蚌。灘涂上被他拖出一道道深深的泥印。
滿臉甚至頭發都沾著泥巴,一套帶靴子的雨衣完全被泥巴糊住,雖然氣喘吁吁,但他臉上仍帶著笑意。
“這可是個苦累活。”江彬將一袋子河蚌拉到岸邊,長吁一口氣后對記者說道。
江彬說,這種活,在縣城里是最臟的活,不僅臟,而且這河底的淤泥久久不見陽光,甚至帶點惡臭,每次收工他走上岸時,經常碰到有人掩著鼻子繞著他走。
不需要投入來錢快
苦點累點倒沒什么,只要能來錢,對沒有念過多少書的人來說也是一種莫大的安慰。
沒有規定上班時間,也沒有領導管著,更不用看別人的臉色,天亮得早就早點出來,天亮得晚,可以睡睡懶覺。在江彬眼里,雖然拾蚌苦了點,但沒有什么活比它更自由更來錢。
“前幾年養了幾個魚池,以前也做過水產生意,前者耗費時間精力,后者呢受年成和季節影響風險比較大。”江彬說,有時候拾蚌的收入超過他一年賣魚的收入。
“一斤河蚌連殼帶肉如果不發到外省的話,賣3毛錢一斤,用車子運到南京去,一斤可以賣到6毛錢。一天撿400個-500個河蚌,一個按兩斤算的話,一天就有近300元的收入。”江彬說,一個冬季,除開人工外,不需要任何投入,直接在湖里撿,有三萬元的純收入。
這個行當看似不起眼
像江彬一樣拾蚌的人在陽新縣極少。
“我現在做收購,有人將河蚌送到我這里,我再分一點到陽新集貿市場,其余的發到南京去。”江彬說,江浙尤其是江蘇一帶人特愛吃蚌肉,爆炒河蚌或用河蚌燉湯是當地餐館經常看到的菜肴。
河蚌一般可以存活半個月,因此也便于運輸和儲藏。
“主要是湖北一帶不愛吃這個,其實我自己也經常吃。”江彬說,有時候家里來客人,他會下廚,掰開外面的貝,黑色的內臟處理干凈后,將肉用開水燙半熟,再用姜、大蒜等爆炒,是一道很好的下酒菜。而且,河蚌對預防高血壓、高脂血有一定功效,不過,河蚌身體里的寄生蟲要比海蚌里面多得多,必須徹底煮熟才能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