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文/記者伍仞 通訊員雍翠云、王曉暉
1月初,央視報道廣州一德路海味市場出售“問題魚翅”。昨天,廣州市食安辦表示,在近日針對“問題魚翅”的檢查專項行動中,廣州暫未發現有銷售假冒魚翅和媒體報道的“魚翅精”行為;暫未發現本地有仿真魚翅生產加工企業;暫未發現有走私“問題魚翅”以及餐飲服務單位有假冒魚翅欺騙消費者的行為。但不排除有少數商家和餐飲單位以仿真魚翅充天然魚翅。市工商局表示,浙江工商部門尚未就央視曝光的情況提供相關證據。
市食安辦表示,魚翅一直存在產品標識不全、索票索證困難的情況。一德路已下架的5萬多斤魚翅,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票證齊全的可重新上架,票證不齊全的可向工商部門申請送檢,合格后才可上架。今后新上市的魚翅產品必須具備檢驗合格報告、進貨票據等。水產專家指出,天然魚翅及仿真魚翅營養成分類似,市食安辦呼吁廣州市民理性消費,少吃、不吃魚翅。
企業:暫未發現仿真魚翅
廣州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廣州持有食品生產許可證的食品加工企業中,沒有生產仿真魚翅的。因此質監部門本次專項檢查主要是針對以魚翅為原料的食品生產企業。全廣州持證的此類商家有3家,主要產品是生產速凍、方便的魚翅食品,即加工、包裝好后經過復熱可以直接食用的產品。
“目前我們發現企業的原料來源較清晰,票據保存完好。至于這些企業會不會用假魚翅?我們正在對此進行檢測。”
一德路:沒發現出售假魚翅
據早前央視報道,浙江工商部門抽檢了82個品種魚翅,其中79個不及格,涉及到廣州一德路海味干貨市場里的6家商店。市工商局表示,1月8日央視節目播出后,當天即到一德路對經營魚翅的商家進行了“地毯式”的檢查。在尚未有明確檢測標準時,先將市場上的魚翅都強行下架,共1000多家5萬多斤。
這其中,有6家賣的是仿真魚翅,均有QS認證,且在包裝上都標明了仿真“身份”。其余抽了103個樣本送檢,未發現有假冒。
對于被曝光的6家一德路海味店,市工商局副局長莊振東說,從工商部門問話、進入倉庫檢查,“沒有掌握到出售假魚翅的證據。我們也正進一步與浙江工商部門溝通之中,希望他們能夠提供有關檢測報告、問話、供貨單證。”
一德路以外的地區情況如何?“去年工商12315熱線接到31萬個電話,沒有一個是關于在廣州流通市場或酒家買到假魚翅的投訴。”莊振東說。
餐館:檢查沒發現假魚翅
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局副局長符志彬介紹,從上月21日開始,已對市內餐飲企業尤其是經營魚翅的單位,進行了嚴格檢查。
專項檢查結果發現,全市1866家餐飲單位,其中8家沒落實索證索票制度,給予限期整改和警告處理。“但在餐飲環節上,沒有發現采購、制售問題魚翅的行為,也沒有接到群眾舉報。”
但市食安辦表示,從日常監督抽樣掌握的情況來看,不排除有少數商家和個別餐飲單位以仿真魚翅充天然魚翅的非誠信經營問題。
下架魚翅或可重新上架
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市食安辦主任趙南先說,對于一德路下架的5萬多斤魚翅,假如符合標準、票證齊全,節前可望重新上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