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三年后,三沙灣和沙埕港禁養區內將不再存在水產養殖設施,內灣航道將消除障礙實現暢通無阻……近年來,無證、無序、無度發展的海上養殖侵占了海域資源,成為寧德市發展的一大障礙。對此,我市近日正式發出“圍剿令”,明確了整治海上水產養殖的目標任務。據悉,開展海上水產養殖業綜合整治是市委、市政府為推進環三都澳區域發展,加快海西經濟區東北翼中心城市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此次綜合整治工作將主要圍繞清理海上不符合海洋功能區劃的水產養殖設施、保障航道暢通、錨泊安全和軍事用海、重大項目用海展開。
●問題
“三無”養殖侵占海域資源
近年來,無證、無序、無度發展的海上養殖侵占了海域資源,制約了良港功能的發揮,已成為我市實施“環三”發展戰略、建設“新六大寧德”的一大障礙。
據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無序、無度的海上養殖業普遍存在侵占航道、錨地、港口碼頭及其他非養殖區的現象。據今年的初步調查,現在我市內灣約有養殖網箱60多萬口,淺海“三菜”養殖1.9萬公頃,盲目發展的水產養殖業與環三都澳區域發展規劃不相一致,妨礙了海上交通運輸的暢通,嚴重影響港口開發建設,限制了三都澳海域功能最大限度的發揮。
同時,無序、無度的海上養殖業也不利于水產養殖業自身的健康發展。由于網箱養殖集中區密度過大,加上飼料投放的浪費和漁排上人員生活垃圾的排海,侵害了海洋生態環境,海洋生態環境的惡化反過來也影響了水產養殖的健康發展,近幾年頻繁發生重大漁業病害,給養殖業者造成巨大損失。
●現狀
水產養殖成漁民發家致富途徑
三都澳、沙埕港海域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自然條件,在我市海洋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經初步調查,至2012年8月份我市海水養殖網箱686477口,淺海養殖19107.1公頃。主要集中于“兩灣”內,其中三沙灣(即三都澳)養殖網箱為579965口,淺海養殖13934.2公頃;沙埕灣養殖網箱100078口淺海養殖3470.5公頃。外海養殖網箱6434口(集中于三沙鎮近岸)淺海養殖1702.4公頃。
據悉,由于養殖效益高,水產養殖已成為沿海漁民賴以為生和發家致富的途徑。沿海漁村素有養殖傳統,隨著海洋捕撈資源的衰退,加上沿海漁村山多地少,捕撈漁民紛紛轉產從事海上養殖,以耕海牧漁為生,水產養殖是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和依靠。養殖效益依水產養殖品種、年份有較大的波動,近年養殖經濟效益好,平均利潤可達30%以上,每口網箱利潤可達3000至1萬元,海帶養殖每畝純收入1.5萬元以上,龍須菜每畝純收入1.5~2萬元,養殖戶每年戶均純收入達10萬元左右,沿海農村不少漁農民靠水產養殖業發家致富。
●措施
3年清退養殖網箱逾15萬口
該如何控制無證、無序、無度發展的海上養殖?近日,我市正式出臺了《寧德市海上水產養殖綜合整治工作方案》,以有效保護海域生態環境,減少海域安全隱患。
根據方案,此次綜合整治的范圍主要是三沙灣和沙埕港海域。工作目標是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全面清退三沙灣和沙埕港禁養區內水產養殖設施,逐步清退臨時養殖區內水產養殖設施;規范養殖區內水產養殖行為;取締沿岸漁排等水產養殖設施加工點。主要采取控舊禁新、同步推進,分階段實施等措施,爭取至2015年,清退三沙灣內禁養區7000公頃,清退養殖網箱130000口;清退沙埕港內禁養區1031公頃,清退養殖網箱25000口,確保內灣航道暢通、船只錨泊安全。
在實施清退階段,我市將對禁養區等清退區域進行公示,明確清退范圍、期限、標準等事宜,告知養殖戶做好清退各項工作,并監督按期完成清退。對摸底調查中登記造冊和外地養殖者,動員從我市海域退養,并下達退養通知書。對經宣傳、動員、勸導仍不自行退出的養殖,依法強制執行。對清退后海域,我市將落實管理責任,遏制新增養殖,對責任區內回潮養殖要組織力量及時予以清除,同時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