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廣東東莞洪梅鎮錢公洲島原有2000多畝水田,近幾年全被開發成養殖魚蝦的水塘。不過,從中賺了錢的養殖戶寥寥無幾。為什么?
原因是:這兒不通電,魚塘無法使用水里的增氧機,魚苗不易成活。
由于錢公洲沒有公用變壓器,養殖戶得自費搭設供電設備,但這筆不菲的費用讓養殖戶們很是為難。
錢公洲是市統籌水鄉地區發展的重點發展片區之一,屬現代農業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如果連基本的通電問題都讓人頭疼,現代農業區怎么個搞法呢?
“養得越多,虧得越多”
錢公洲靠近珠江口,四面環水,多年來一直是當地村民種植香蕉和甘蔗的良田。近些年,種植農產品的經濟效益并不算高,種田的村民也越來越少。
2011年初,錢公洲所在的洪屋渦村西坊小組將島上的水田租出去,供養殖戶進行經濟效益更高的水產養殖。2000多畝水田很快也都被租了出去。
原本在沙田鎮承租魚塘的浙江人施靜杰,在這一年3月向村小組租下了90畝水田,租期10年。
和其他養殖戶一樣,施靜杰將他的水田改造成養殖場。他挖了8個魚塘,準備養殖魚蝦。按照水產養殖的習慣,魚塘中必須要架設增氧機向魚苗供氧,否則不僅產量低,魚苗也不易成活。
增氧機要工作,需要電,但錢公洲沒有通電。
該處沒有村民聚居,千畝水田一直沒有通電。施靜杰說,當初承租水田時,村里說等島上修了公路,就有電了。
施靜杰等了一年,魚塘也閑了一年。錢公洲開始修路,但還是沒有通電。
養殖戶們等不起,開始購買小型的柴油發電機組,自己發電。施靜杰在2012年5月和8月分別購買了兩臺發電機,花了2.35萬元。
柴油發電的成本比農業用電的價格高多了。施靜杰的一臺30千瓦的發電機組,生產一度電的成本超過3元,而農業用電的價格約0.6元。
2012年5月起,施靜杰開始在5個水塘養蝦。養到年末,光是發電就花了3萬元。
由于發電成本太高,施靜杰并不敢經常使用增氧機,這直接影響到養蝦的產量。去年,一塊10畝的水塘,蝦的產量有3000多斤,只達到正常產量的一半。施靜杰去年底一算賬,養蝦不僅沒賺錢,還虧了。
今年元旦后,施靜杰開始養魚。他不敢多養,只在兩個水塘撒了魚苗。
“養得越多,虧得越多。”他說。
通電難題何日解?
兩年來,施靜杰和其他養殖戶多次向村委會和供電部門反映供電問題,最近一次是在2012年12月。當時,施靜杰在“陽光熱線問政平臺”向市供電局詢問:“錢公洲何時能夠通電?”
市供電局在網絡平臺回復稱:“該處已申請2013年的線航規劃……但由于省公司下達到我局的費用不足,暫不同意該項目的實施,先解決重過載管理區用戶的負荷。”
昨日,市供電局洪梅分局營業部主任周偉林表示,錢公洲沒有村民聚居,因而沒有公用變壓器。而且,施靜杰和其他養殖戶屬于“非居民”身份。他們要用電,需要向供電部門申請安裝專用變壓器,并委托相關機構搭設供電設備,其費用全部由申請人承擔。
周偉林說:“就和企業用電也要申請專用變壓器一樣,誰用電,誰付錢。”
他還表示,前述市供電局回復中的“線航規劃”,是洪梅分局在年初時所申請,內容涉及將錢公洲范圍內的低壓線路延長至農田附近,這樣可以減少養殖戶搭設電纜的費用。但由于供電部門本就經費緊張,這項申請并未通過。
施靜杰的養殖場離最近的可以轉接的低壓線路將近一公里。他曾經向有關機構打聽過,安裝專用變壓器和架設電纜的費用,約計60萬元。不過,這兩年,錢公洲的養殖戶大多都沒賺錢,60萬元的安裝費,他們無力承擔。
按照水鄉地區總體規劃,錢公洲是市統籌水鄉地區發展的近期重點發展片區之一,屬現代農業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后將打造為科技農業、現代農業和休閑觀光旅游互動發展的示范區。
一年前,錢公洲的村民就曾反映,當地發展生態旅游、生態農業有困難。一是交通不便,二是水電設施不完善。也正因此,錢公洲良田千畝,多年來也只能生產傳統單一的農產品,發展現代農業沒有新的增長點。
如今,利用洪梅鎮打造水鄉片區交通樞紐的契機,偏僻的錢公洲已經接通了幾條寬敞的公路。在完善電力設施與減輕用電負擔之間,如何需求一條妥善之道,這或許仍是個待解的難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