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喂豬的泔水油漬被排到魚塘內,一池魚塘水均變了顏色。
一邊是散落著大量水浮蓮的魚塘,另一邊卻是干涸見底的“干塘”,養殖戶李先生近日在微博上大吐苦水,自家魚塘疑因養豬場亂排污致使“魚苗無法生存而干塘”,損失10余萬元。而養豬場表示,豬的糞便只用作果園肥料,且經過專門處理,絕無外排至魚塘。
“污染太嚴重,不敢放水養魚”
昨日,記者來到南朗鎮徐劉村,只見在農場入口處附近,一片約20畝的魚塘已被浮游生物所覆蓋,表面仿佛披著青綠色的絨布,在陽光照耀下十分刺眼。沿著堤圍走至塘邊,記者發現其內雖仍有魚苗,但數量并不多,一名工人正拿著兜網清理水面上的“污垢”。
“年前我重新挖掘魚塘,打算擴大養殖范圍,沒想到僅一周就變成這樣,魚苗幾乎死光。”記者發現,魚塘共有3個,西面的兩個魚塘已經干涸并長滿植物。其中,南堤岸處便是養豬場所在地;北向的塘邊則有挖掘痕跡,形成一條小河道。“養豬場建于2005年前后,魚塘漸漸受到污染,其他養殖戶都已撤離。”記者現場發現,三個魚塘共有5-6個類似排污口的石制管道,管道附近已出現水蝕痕跡。
“他們直接排放豬糞,兩年前甚至把死豬扔到魚塘里,我有照片為證。”記者在照片上看到,一頭死豬躺在已干涸的塘底,被植物所覆蓋,遠處則是正在排煙的養豬場。隨后記者在排污口處發現,附近竟然還殘留著部分“豬潲油”。“如今損失已達十幾萬元,我現在已經不敢再放水養魚,也不能把被污染的水體隨便抽排,那樣將會污染其他河流。”據了解,李先生在1997年向徐劉村委租用此處的200畝地,其中水塘面積約50畝,租賃期50年,起初計劃投資房地產,后因附近道路規劃變更轉而投資開發魚塘。
雙方對排污問題各有說法
隨后,記者來到養豬場,只見有5間混凝土建成的豬舍,共養了400多頭豬,不時能聞到一陣惡臭。一名秦姓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他們有營業許可證,營業范圍包括種植和養殖兩部分,經營面積共295畝;養豬是為了利用豬糞作為有機肥,讓果園的植物更好地生長。
秦先生介紹說,清洗豬舍后,污水被引至化糞池進行發酵處理,隨后通過水池積淀,抽送至數百米外的肥料制作池進行攪拌,最后制成有機肥,用于果樹灌溉,這種方法平均一天運作兩次。“對面所說的排污,可能是下大雨時來不及抽送而溢出所致,不然就是打掃員工宿舍時的普通污水,水總要往低處流,總不可能要求我們把水引至高處吧。”秦先生說。
李先生卻不認同意此說法。“我們的工人晚上聽到水流聲,估計是豬場把剩余‘肥料’直接往下排。”李先生告訴記者,他曾于2011年向環保部門反映情況,后者檢查后回應說,養豬場的養豬技術和排污技術都符合相關標準。“對方應該采取有效科學的排污方式,適當增加管道設施,而不應該直接排放,那是損人不利己的做法。”李先生說。
若有偷排現象將依法處罰
記者把情況反映至南朗鎮環保分局,一名周姓工作人員介紹說,魚塘所在地本是平地,而石制管道本用作山水引流,山水干涸后,果園便把豬場的豬糞引至該管道排出,但當時魚塘并未投入使用,且經環保部門指導后已安裝專門的抽排設施。“這個豬場的處理方式比較先進,我們也會聯合兩個村的村委會加強監督,如發現偷排現象,將依法處罰。”周先生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