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隨著人們消費水平和保健意識的提升,海參已成為大眾餐桌上的食補佳肴,海參質量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為此,3月19日,記者走進海參養殖企業,對海參養殖、加工等環節進行走訪。
強化基地管理 把好源頭關
“今天養殖池的水溫、海參生長情況都很正常。”3月19日7點,好當家天海灣苗種場第五育苗場第一車間的車間主任段鵬飛到車間進行巡視,并認真寫下生產日志。
段鵬飛的生產日志里,詳細記錄著養殖池進出水情況、餌料投放情況、水溫、海參生長情況等。“這些記錄還要錄入到電腦中保存,它是市海洋與漁業局在好當家建立的海參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的一個步驟,一旦海參出現什么質量問題,都可以追溯到育苗期。”段鵬飛說。
“人工養殖的時候,海參苗經常出現腸道疾病問題,我們一般都是通過改善水質來預防。”天海灣苗種場總經理孫永昌說。“育苗期間,我們嚴格按照國家規定,一律不施禁用藥物,而且使用何種藥物也都要記錄到生產日志上。”
加大檢測力度 把好出售關
“一旦將海參苗投放到養殖場,怎么能保證產品質量可追溯呢?”記者問孫永昌。
“在天海灣我們共有9個育苗場,9個養殖場,向養殖場投放海參苗時,每個育苗場的海參苗都會投放到相對應的養殖場,這樣就可以做到產品可追溯了。”孫永昌說。
當日10時許,好當家食品檢測中心工作人員來到天海灣養殖場,查看海水透明度,測量水溫,并提取海水樣本。隨后,工作人員又到育苗場提取海參苗樣本。“在海參苗投放到養殖場之前,我們要對9個育苗場的海參進行抽樣檢驗檢測,防止劣質苗種進入下一環節。”好當家食品檢測中心主任鞠曉慶告訴記者。
據了解,好當家不只針對海參苗進行檢測,每年,檢測中心會到9個養殖場,在每個養殖場的東西南北中5個方向提取海參樣本,進行農殘、藥殘檢測。檢測結果完全符合國家標準后,海參才可上市或被送到加工間加工。
“我們的實驗室通過了國家和省級的資質認定,這一切都為確保海參產品安全走向市場提供了最大保障。”鞠曉慶說。
掃掃條形碼 質量一追到底
在海參加工車間,孫永昌向記者介紹,加工車間都是以一個養殖場出產的海參為一批次進行加工,以保證海參質量的可追溯。產品包裝好后,在包裝盒上都有一個條形碼。“這個就是我們對試點企業分配的唯一追溯編碼,消費者只要通過網絡、手機、電話等方式查看質量追溯條形碼,就能了解該產品的品質和生產全過程。”市海洋與漁業局市場與質量監管科工作人員劉心田說。
據了解,去年,威海市選擇了好當家、西港水產、德圣緣海珍品等8家海參企業以及部分健康養殖示范場、大型無公害企業試點,建立了海參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實現了海參產品“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追蹤、責任可追究、產品可召回、質量有保障”的質量安全可追溯管理,保障了我市海參產品的質量安全。
“預計到明年,市海洋與漁業局將在海參追溯體系的基礎上,以點帶面,將可追溯品種擴展至鮑魚、大菱鲆、海帶等其它所有重點品種,全市質量安全可追溯產品達到總量80%以上,工廠化養殖產品100%實行質量可追溯,基本實現水產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詢、責任可追究的目標。”劉心田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