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遼源的朝陽村,村民高大爺就忍不住直搖頭。“那會兒我們這兒是遠近聞名的窮村子,大伙進出走著泥濘的道路,牲畜糞便隨處可見,生活垃圾隨意傾倒,臭味飄散,可真是山荒林乏。”在2004年3月,一位名叫韓麗的女性經過“三推一選”,走上了村黨支部書記的位置。讓村民們沒想到的是,這位貌不驚人的女子,卻讓大家想了多年的致富夢變成了現實。
無公害水稻種植
水質得到改善
“通過俺們村書記幾次外出學習,不但把烏雞、小龍蝦、螃蟹等農副產品引到了村里,還把水田立體綜合種養殖技術學到了手,現在俺家這一塊田地,能干的事兒多了去了。”村民蔣大娘興奮地告訴記者,像這樣用一塊地就給家里帶來好幾份收入,在之前可是大伙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韓麗上任伊始,正值遼源市委、市政府在省政府的指導下,提出了農業結構調整的方針。隨后安石鎮政府確定發展無公害綠色種植水稻項目作為鎮里的主導產業,把朝陽村定為了試點村。
通過查閱資料,韓麗了解到有機水稻不但可以使農民的收入增加,而且可以防止舊種植方式使用農藥化肥等對水質產生的污染。于是,她充分利用本村水田多、土質優的資源優勢,依據村民們種植水稻經驗豐富的特長,開始積極發展無公害綠色種植業。
村民們研究并創新了機械播種、機械插秧、人工拋秧、生物菌肥使用等生產技術措施,打造出一整條無公害有機稻米產業鏈。種植有機水稻的成功,讓朝陽村原本渾濁且充滿農藥等污染物的水質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水田里養螃蟹
種稻養殖兩不誤
借著搞有機農業種植的東風,韓麗在心里打起了利用稻田多致富多創收的主意。聽說有人在稻田里養螃蟹致富,她馬上出高價買了幾斤螃蟹,并說服螃蟹商販帶著她去看了一面養蟹一面種稻的水田,并了解到稻田里放養螃蟹苗的相關飼養技術。
韓麗組織村里的技術骨干外出學習技術,并買回螃蟹苗進行試驗,大家每天晚上輪流值班,守候在蟹苗基地,仔細觀察小螃蟹的長勢及形態變化。
辛勤的努力換來了豐碩的成果,當年秋天,朝陽村的水田立體種養殖試驗成功。之后,他們村不斷擴展養殖品種,相繼在稻田地里成功培育了小龍蝦和泥鰍魚。全村水田基本都進行了有機水稻立體綜合種養,這讓水質環境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螃蟹、龍蝦的排泄物直接就成了稻米的肥料,種出來的大米格外清香。”
隨著有機水稻立體綜合種養的推廣,朝陽村農民的收入有了明顯的提高,從2004年人均收入3500元,變成了2012年的19800元。并且村里還實施了水泥路規劃建設,進行村屯主干路硬覆蓋,實現村內路成網、組組通、戶戶通,道路硬化率達100%,徹底改變了雨天道路泥濘不堪的狀況,村民雨天出行不再是難事。
富裕起來的朝陽村更投資15萬元,建設了1處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的垃圾處理場,新建固定垃圾點6個,投資7萬元,動用車輛170臺次,動用人力560人次,清運垃圾600噸,使全村環境得到明顯改觀。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