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今年對蝦的長勢,不錯!”5月25日,如東縣豐利鎮環漁村一處大棚蝦池旁,當地南美白對蝦養殖大戶紀軍用網兜在塘中一撈,掂了掂,笑呵呵對記者說,這批對蝦,畝均產量估摸有1000來斤,按目前30元/斤的市場行情測算,“一畝能賣3萬多塊,純收入在2萬元以上,100畝大棚蝦池能收獲200多萬元吶!”
南美白對蝦養殖,是近三四年間從如東沿海地區快速向四周擴散的。令人稱奇的是,不少對蝦養殖戶就像種大棚蔬菜一樣,把蝦池建在大棚內。紀軍跟記者講起“養蝦經”:比起露天養殖,大棚養殖可以提高成活率,高產高效,畝均能產1200-1600斤,是露天的三四倍,而且提前一個多月就上市,每畝純收入萬元不成問題。
大棚養蝦,屬典型的高投入項目,一畝鋼架大棚蝦池的設施投入,一般在1.5萬元左右。但大棚養蝦回報率也高。每批養殖周期為80-90天,一年能養兩批,當年投資,當年即能回收成本。正因為如此,“大棚養蝦”成為南通沿海現代水產業發展的一道新風景。
而這幾年市場價格堅挺,更讓投資者們眼饞心熱。環漁村是傳統漁業村,2010年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只有80畝,到今年4月底,養殖面積已突破1600畝。來自南通市海洋與漁業局的數據則顯示,全市的養殖面積已近10萬畝,年產量為6萬多噸,產值可逾20億元——南美白對蝦,成就了南通沿海地區規模最大、效益最顯、最具潛力的新興水產養殖項目。
南通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顧漢忠告訴記者,政府引導對低產田和現有養殖區域調整改造,在南通沿海地區海岸線內側2公里左右區域內,已建成了相對集中連片的南美白對蝦產業帶。到今年4月底,全市建成及新增200畝以上的南美白對蝦集中區就有38個,在建和新建的總面積達78011畝。根據規劃,到2015年,南通沿海地區的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將發展到15萬畝以上,行業總產值達40億元。
除了養殖,苗種本土化培育也已獲得良好開端。5月中旬,中水水產科研有限公司在長江以北率先成功繁育出首批南美白對蝦一代苗種2000萬尾,成活率達95%,預計全年可繁育40億尾,占如東全縣需求量的三分之二。此舉意味著,一直困擾養殖戶心頭的苗種之憂將可解除。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