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最近喜遷城南新居的張先生,特意請行家參謀,在客廳布置了一個“水族箱”。雖然魚缸、魚苗、魚食等花費近千,張先生仍感到很是開心:“滿屋子都是靜物,有了這些色澤艷麗、游來游去的金魚、錦鯉,眼前一下子活了起來,非常養眼!”
張先生只是南京龐大觀賞魚玩家中的一名新手。市農林局水產處處長蔣留青透露,隨著城鎮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南京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觀賞魚在市民家庭已經進入普及階段。據統計,目前南京約2萬戶城鎮居民家庭擁有觀賞魚,僅觀賞魚一項年銷售額就超過了5000萬元。
觀賞魚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養殖萬史,地產觀賞魚分為金魚、錦鯉、錦鯽三個類別、數百個品種。目前我市市場上較為常見的觀賞魚約40多種,每尾魚的價格從幾元到數千甚至幾萬元不等,其中鶴頂紅、鵝頭紅等南京獨有的珍稀品種尤為昂貴。眾多家庭垂青觀賞魚,一方面因為觀賞魚直接增加居室的情趣和活力,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養魚投入不多、幾乎沒有污染,也不像其他寵物那樣擾鄰,是一種高雅、文明的養殖和養生活動。
作為全省觀賞魚養殖的三大集中區(寧、揚、徐)之一,我市目前觀賞魚養殖場已經超過300家,養殖面積約30萬平方米,主要集中于浦口和江寧兩區。另外,全市還有300多家漁具水族箱經營企業,其中8家年銷售額超過100萬元。保守估計,全市有逾百名農民因為從事觀賞魚的養殖和經營而成為百萬富翁。
蔣留青說,由于觀賞魚可以利用現有溝塘養殖,一個面積在50畝的養殖場,每年大約可以產金魚200萬尾、錦鯉1萬斤,銷售額逾200萬元,可獲純利潤上百萬元,畝均收益超過萬元。因此,隨著觀賞魚市場的急劇放大,觀賞魚養殖已逐漸成為我市發展休閑漁業、帶動農民致富的一個重要手段。
觀賞魚養殖在中國
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我國觀賞魚市場逐年擴大。隨著養殖技術的提高和養殖規模的擴大,我國勞動力價格低廉的優勢逐漸顯現,觀賞魚的養殖中心也從日本、馬來西亞向我國轉移,促進了我國觀賞魚養殖業的發展。對于這種以觀賞為主要用途的動物來說,獨特的外表往往是決定售價高低的首要因素。目前世界觀賞魚的貿易額超過50億美元,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在出口貿易中,亞洲占據50%以上的份額。
我國是金魚的故鄉目前我國觀賞魚年出口量達到1億尾,相當于全世界的十分之一,但出口額僅占世界出口額的1%,原因主要在于沒有科學的育種和配方,技術含量低,缺乏特色品種。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