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昨日,南海環球水產交易市場一商戶正從運送黃骨魚的貨車上卸貨。
“‘限貨’不斷升級,揾食越來越艱難啊!”南海鹽步環球水產交易市場華記水產檔老板郭華基近來眉頭難舒,擔憂自家4輛運魚車如何應對大瀝“限貨”升級。下月起,南海大瀝“限貨”升級,為我市多個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帶來“強震”。此次大瀝“限貨”升級能否為鮮活農產品亮“綠燈”,成為社會各界近期關注的焦點,不少鮮活農產品配送商戶希望網開一面。
新規:
6月起大瀝多路段“限貨”升級
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在廣州西環黃岐立交出口處都會呈現一道特別的景象:多輛拖掛車、孖擔車從廣州西環一下來,就靠在廣佛新干線路邊排成長龍,等到非“限貨”時間再通行廣佛新干線。
南海交警大隊宣教交管辦公室主任麥文燦介紹,在廣佛同城化、瀝桂一體化的推動下,大瀝內外交通路網四通八達,加上佛山市區“限貨”不斷升級,繞行大瀝的貨車日益增多,使大瀝鎮內及周邊道路的交通流量嚴重飽和。
為緩解大瀝交通擁堵,南海交警部門決定從下月1日起實行“限貨”升級。
“在瀝桂一體化的背景下,光桂城治堵而大瀝不參與是不行的。”麥文燦說,此次大瀝“限貨”升級是佛山市區“限貨”的延伸,也是佛山市區今后5年“治堵”工作的配套舉措。
影響:
鮮活農產品配送首當其沖
近來,大瀝“限貨”升級令南海環球水產交易市場總經理龍學平感覺“頭都大曬”。因為環球水產市場內共有五六百輛貨車,其中三四成是核定載貨質量1.5噸以上的貨車,在此次大瀝“限貨”升級中首當其沖。
“我們市場的水產品交易集中在凌晨進行,大多數貨車可按‘限貨’新規去調整出行時間。”龍學平介紹,但是,在日間“限貨”時段,市場內會有小部分貨車會因進貨需要途經限行路段,也會有不少貨車需為農貿市場補貨而進出環球水產市場。“這些限行貨車不可能裝著鮮活水產品等上幾個小時再進場交易,一怕趕不及上市,二怕不利于保鮮。”
在南海中南農產品交易中心,也有幾百輛貨車將直接或間接受到大瀝“限貨”升級的影響,還有眾多往那里運送鮮活農產品的外地大貨車將受影響。
中南農產品交易中心常務副總經理鄺巨明說,大瀝“限貨”升級影響道路交通面小,但影響社會面大,鮮活農產品配送是基礎民生工程,這一環節搞不好,將影響消費、生產等一系列環節。
建議:
可否特事特辦申領通行證?
大瀝不僅是全市農產品流通市場最集中之地,有10多個專業批發市場、物流基地齊聚于此,“限貨”升級牽動著大瀝鎮內各行各業敏感的神經。為此,這次“限貨”新規出臺之前,大瀝鎮政府先后召開了幾次專題調研會議,征求專業批發市場、物流企業、村委會的意見。南海交警部門也印發“限貨”升級實施方案,向各方征詢意見。
鄺巨明表示,非鮮貨的運送沒有嚴格的時間約束,配合“限貨”升級沒有大問題。不過鮮活農產品的運送有著嚴格的時間約束,大瀝“限貨”升級應為鮮活農產品的運送開放“綠色通道”。
龍學平建議,佛山應學習廣州交警部門允許黃沙水產批發市場貨車申辦通行證的做法,視實際需求批準環球水產交易市場等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限行貨車申領通行證。
專家觀點
具體操作需更精細化人性化
曾小明(佛山科技學院道路與交通工程設計研究所所長):佛山市區“限貨”政策開放“綠色通道”,允許那些特殊行業的限行貨車申領通行證,這種交通需求管理做法可作為我市源頭管理交通的借鑒。
此次大瀝“限貨”升級既然與佛山市區“限貨”是一脈相承的,除了向執行緊急任務的軍車、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開放“綠色通道”,也要根據大瀝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為從事鮮活農產品運送的限行貨車亮起“綠燈”。政府部門要通盤考慮,科學謀劃,對農產品物流業實施“特殊情況,區別對待”的政策。此次大瀝“限貨”升級的方向是正確的,但操作方案還要結合實際更加精細化、人性化。出臺交通管理新規要慎重,不僅要保障道路暢通,也要保證群眾生活、經濟發展正常,實現雙贏局面。
大瀝限貨升級措施
●廣佛新干線廣州西環至桂和路段
●廣佛路(S121)廣州滘口至桂和路段
●穗鹽路廣州西環至桂和路段在每天7時至10時和16時至20時禁止核定載貨質量1.5噸以上(含1.5噸)的貨車通行;
●黃岐大橋全路段每天7時至22時禁止核定載貨質量1.5噸以上(含1.5噸)的貨車通行。
(執行緊急任務的軍車、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可根據行駛路段向南海交警大隊申領通行證。)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