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連日來,廣東珠海市平沙多名水產養殖戶在微博和奧一網問政平臺發帖,投訴當地大包戶涉嫌克扣政府發放的農業救災款。對此,大包戶怒斥造謠。平沙鎮農業部門負責人應稱,養殖戶的網帖有不實成分,如果懷疑大包戶克扣救災款建議走法律途徑。
養殖戶:大包戶克扣大半救災款
在網上這份有50多人簽名的聯名投訴信中,養殖戶反映,2008年冰災,政府按每畝20元發放救災款給水產養殖戶,大包戶楊武慶卻只按每畝16元發給養殖戶。2009年,強臺風黑格比來襲擊,政府按每畝50元發放的救災款,楊武慶卻只發給養殖戶每畝10元。此外,楊武慶將土地轉包給養殖戶后,將交通道路、河道、堤基都計入繳租面積,1200畝的土地變為1600畝,“光此一項,一年就要多收20萬元”。一名潘姓的養殖戶日前告訴南都記者。
大包戶:如有證據可去法院告我
大包戶楊武慶昨日對記者表示,這些都是造謠,當初向平沙農業部門承包了1400多畝農業用地,后來自己開發出的實際面積達到1578畝,只比原來多出120多畝,沒有網帖所述的離譜。20元一畝的補償款按16元一畝發給養殖戶并未克扣,原因是政府只按合同面積發放,而按實際面積平攤下來就變成了16元。至于臺風后50元一畝這么高的救災款,記憶中沒有這回事,如果養殖戶有證據,“可以到法院起訴我”。楊武慶稱,2000年他在平沙鎮承包大片農業用地搞開發,前面五六年都在虧損,直到2006年左右才掙得每畝50元的土地差價,結果就有人眼紅四處投訴,“我到現在還沒有收回成本”。
農業部門:網帖有些內容不實
平沙鎮農業部門一名謝姓負責人表示,養殖戶此前就該問題向鎮、區、市等多個部門投訴,上級部門也來調查過,網帖所述均部分內容不屬實。如楊武慶與分包戶簽訂的合同面積共1573 .52畝,與合同相差123 .78畝,而這些新增加面積是他自主開發形成的。他現在也是按實際面積向農業公司交租。救災款是按合同面積而非實際面積向平沙鎮政府申報,然后再按合同發給大包戶楊武慶。至于楊武慶是否存在克扣,則是養殖戶與大包戶之間的問題,建議農戶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該名負責人還透露,為避免大包戶與養殖戶發生類似糾紛,自今年5月31日起,農業部門今后新租賃的農業用地將不再大面積發包,杜絕大包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