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海海洋資源枯竭是全國漁業面臨的現實困境。如何使海洋生態資源得到合理修復?近年來,大連市海洋漁業部門通過增殖放流,人工造礁等方式,為各類海洋生物再造生態家園。2012年大連市增殖放流投入資金4194萬元,漁民直接收入3.9億元,總投入產出比為1∶9.3;而建成2~3年的人工魚礁區海域生物量是過去的3倍。
市民可能會有感覺,近幾年,市場上賣的中國對蝦數量明顯增多,這便是增殖放流的結果。針對由于捕撈強度過大,中國對蝦資源大幅縮減的現實,大連市海洋漁業部門聘請相關機構對中國對蝦種蝦進行繁育,并實施大規模增殖放流,通過幾年來的持續努力,中國對蝦的產量得到明顯提升。2012年,中國對蝦的增殖放流總產值達到1.35億元。
2008年到2011年,大連市增殖放流投入苗種資金5650萬元,放流苗種36億,增值產量5000余噸,漁民直接收入6億元。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展人造魚礁活動以來,全市已形成110處人工魚礁區,投入建礁資金12.7億元,投放各類魚礁930萬空立方米,改造海底27萬畝。其中,海珍品增殖兼集魚構建礁7萬余個,約合22萬空立方米,投放石塊720萬立方米,改造、投放報廢漁船沉礁43艘,其他類型魚礁188萬空立方米。
針對已建成2~3年的人工魚礁區實施跟蹤調查結果表明,礁區海域生物量有明顯增加,普遍增加1~3倍。2013年,大連市正在建設的國家資金扶持項目有大連市財神島海洋牧場示范區項目、大連市長山島海洋牧場示范區項目、渤海生態修復金州示范區項目3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