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樂清灣打撈上來的垃圾
可怕的東海赤潮
死亡的珍珠蚌堆成了小山
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曝光樂清灣海域污染問題,“樂清灣變垃圾場”、“樂清海鮮養殖戶不敢吃海鮮”、“樂清養殖戶養殖貝類多次因污水受損失”等說法引發廣泛關注。昨天,樂清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回應稱,今天,他們將組織人員對樂清海域內的海產品進行檢測。同時,農業部、省海洋漁業廳近期將公布五月份對海產品的檢測結果,其中就包括一些來自樂清的海產品,屆時市民可關注檢測結果。
樂清灣受污染,不能全歸咎于樂清
樂清灣沿岸有清江、白溪等30余條大小溪流入注灣內,是浙江省蟶、蚶、牡蠣三大貝類的養殖基地和苗種基地。
樂清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倪孟樂說,樂清灣受污染,不能全歸咎于樂清,因為樂清灣不只是樂清的海域,還包括洞頭、龍灣、永嘉,以及臺州的溫嶺、玉環。他認為,樂清灣水質變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就有臺州玉環建設漩門港工程對樂清灣水質造成的破壞性影響,同時溫嶺市污水直排樂清灣的情況較多。而樂清,像虹橋、樂成等工業較為集中的鎮(街道),其污水處理廠都已建成投運。
溫州的水產品,去年合格率超97%
對于樂清養殖戶受災的問題,倪孟樂說,原因就跟溫嶺向樂清灣排放污水有關。2011年7月,溫嶺的污水曾導致大荊、雁蕩貝類養殖受災面積2萬多畝,損失8000多萬元。當時省環保部門、海洋漁業部門進行了調查,確認污水來自溫嶺。
對于溫州水產品的質量問題,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產業處相關負責人稱,我市水產品的合格率非常高,他提供了一組去年的檢測數據:2012年該局總共檢測了460批次的溫州本地水產品,其中包括海水養殖的貝類和海洋捕撈的蟹、蝦、魚等。檢測項目包括兩類:一是重金屬類,檢測水產品中是否有無機砷、甲基汞、鉛、鎘等重金屬超標;二是藥物添加類,檢測是否人工放藥等。檢測方式是從捕撈船、養殖灘涂等隨機取樣的。從檢測的結果來看,460個批次的水產品合格率超過97%。
溫州海域水體,處輕度富營養化
根據浙江省環保廳發布的《2012浙江環境公報》顯示,浙江近海的幾個城市中,嘉興近岸海域水質“最差”,全部為劣四類海水,水體處于嚴重富營養化狀態;舟山、寧波、臺州水質狀況級別均為“極差”,四類和劣四類海水比例在57.2%~60.9%之間,水體均處于中度富營養化狀態;而溫州近岸海域水質狀況級別為“差”,四類和劣四類海水所占比例為45.2%,水體處于輕度富營養化狀態。
樂清海洋捕撈,所占的比例很少
對媒體報道的污染問題,不少網友也擔憂,來自樂清灣的海鮮還能不能吃?倪孟樂說,樂清過去是個海洋捕撈大縣,后響應國家關于漁民轉產轉業的號召,絕大多數捕撈漁民已經轉入水產養殖業、加工業和其他非漁業行業。目前整個樂清只剩下海洋捕撈船只20余艘。當前樂清漁業中海洋捕撈業占比很少,貝類等水產養殖已唱主角,養殖面積約有12萬畝,分布在清江、雁蕩、大荊三鎮,這三處也是樂清市海洋功能區中水產養殖區所在,當地以旅游業為主,工業較少。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