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廈門同安汀溪中華鱘繁育保護基地

工人們與中華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工人們頂著烈日加固遮陽棚
雖然被欠薪近8個月,日常生活支出甚至需要靠借錢來維持,但為了如“孩子”一般的中華鱘,他們選擇了留下,繼續陪伴這些可愛的生靈。因為他們與中華鱘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記者采訪留守在同安汀溪中華鱘養殖基地的5名工人時,正值夏至日,基地外的陽光很是毒辣,站著不動都會不斷往外冒汗。王偉、楊村芳和周棋平三位工人,在烈日下為中華鱘準備著“飯”———近80斤的冰凍巴浪魚。

喂中華鱘的魚要切成塊
為了讓中華鱘更好地消化,工人們必須把巴浪魚切成小塊。在切的過程中,工人們近乎苛刻地一根根挑掉魚刺,如果有刺掉進桶里,工人還會停下手,專門找出刺,然后繼續切塊。

已經八個月沒領工資的工人們有點失落

周棋平和同事用心打掃魚池
在堅守的5名工人中,王偉和楊村芳是對夫婦,二人把女兒也接到基地,在汀溪的學校念書。
工人李水溝是翔安馬巷人,他正在費力地與李坤一道為中華鱘搭蓋遮陽棚。工作人員說,“海洋漁業局那邊接手之后,答應從這個月15日開始給我們發工資,但之前那些工資仍然是遙遙無期。”
據了解,海洋漁業局方面在接手中華鱘基地管理后,邀請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來基地,對體質弱的中華鱘進行救治,同時保障中華鱘日常喂養,促進其恢復體質。同時與基地原管理負責人就放流事宜進行商洽。如果條件成熟,將會把這些中華鱘放歸大自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