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凌晨起,為期3個月的2013年長江禁漁期正式結束,昨日上午,記者在寶塔灣附近采訪漁民時得知,雖然長江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禁漁,但江魚資源增長現狀仍不見明顯好轉,受采訪的漁民表示,捕了10多年的魚,發現江魚是越來越少,越來越小了。
漁民發現江魚資源漸少
捕了10多年魚的老漁民老王(化名)告訴記者,自己一大早就開始劃船捕魚,但收獲不大,自己忙了快10小時,能賣的魚卻沒多少。
“大清早就開始下網,一直忙到中午了,就這條鰱魚有些賣相。”老王指著魚籃中的魚說:“ 就算每年都會禁漁3月,但這江魚還是越來越少了。”
采訪中,老王告訴記者,他和附近的漁民都會在大橋周圍捕魚,但10多年前在寶塔灣等江段下網時,鰱魚、黃骨魚、麻花魚等都會捕到,但現在的情況卻大不如從前。
老王表示,雖然近年對電打魚的行為打擊力度非常大,漁民的利益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障,但是江魚越來越少,越來越小卻成了不爭的事實。在禁漁期過后第一天,雖然自己累了10多小時,但收獲也不見好轉,只好把漁船停在岸邊了。
捕魚只能勉強養家糊口
家住公安縣埠河鎮的汪師傅告訴記者,他已經捕了整整15年魚,這半天下來,也僅僅捕到了10多條麻花魚、黃骨魚。
汪師傅告訴記者,這次他捕的魚大概能賣個100多元,但除去日常開銷,最終可能只能賺個50多元,勉強只能養家糊口。
“這一輩子除了捕魚外,別的都不會做。”
汪師傅稱,在禁漁期,他們這一輩老漁人只能在家靠政府補貼和子女寄的錢來維持生活。
“許多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很少有人愿意像他們父輩一樣去捕魚謀生。”采訪最后,汪師傅有些無奈地說。
漁業資源越來越匱乏
江魚越來越小、越來越少,漁業資源如此匱乏,到底是什么原因?記者隨后向荊州市漁政處處長曾德金了解了詳細情況。
“漁業資源日漸匱乏,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無非漁業資源打撈力度過大。”曾德金表示,除此外,還有些人非法電捕魚。
曾德金表示,為了緩解漁業資源損耗過大,除了每年的4月1日至6月30日在長江荊州段實施禁漁外,每年水產局等相關單位都會組織增殖放流活動。曾德金說:“ 除了在規定時間內長江禁漁并舉行增殖放流活動外,國家曾在2004年啟動了陽光工程培訓計劃,以幫助一些勞動人民轉行就業,但目前為止,漁民轉行就業的人數卻不多。”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